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一骑绝尘

第682章 LNG船,中韩之争

一骑绝尘 十月廿二 3302 2024-09-01 06:15

   纠结一番之后,常浩南还是决定,不改变原来的日程。

   毕竟去科工委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就跟回家差不多——

   回家嘛,什么时候都能回。

   而且照现在这个架势看,盟军行动的开始日期估计跟上一世的3月24日相比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距离现在还有小半个月的功夫。

   他身在华夏,除了干等以外其实也没什么能做的。

   所以早半天晚半天通知丁高恒,也没那么重要。

   至于预警机的事情就更不急了……

   涡扇10哪怕再快,走完定型流程也得到新世纪以后了。

   模锻压机倒是马上进入收尾阶段,不过这种巨型设备可不是造出来交付之后就万事大吉,至少最开始的试生产阶段仍然需要他们这个项目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还是得先忙好眼前事……

   自从重生以来,常浩南打过交道最多的外国人,好像就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

   gtt公司派过来的队伍也跟之前几家欧洲公司的大差不差。

   两个领队,虽然没有明着介绍,但显然一个负责管理,另一个负责技术,分别叫埃瑞克·米哈尔斯基和卡里姆·沙波。

   至于华夏这边的沪东造船厂,其实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单独的一方。

   他们是作为合作成员,跟着gtt公司的队伍一起过来的。

   这也正常,在建造lng船的合作关系里面,船厂基本都处在相对弱势的位置。

   毕竟,虽然lng船里面跟“船”有关的部分也存在一定技术壁垒,但总的来说,还是跟“lng”有关的部分更难一些。

   尤其沪东造船厂在国际上还声名不显,能被gtt纳入候选,其实已经是相当幸运了。

   而且这还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的那次助攻。

   本来,常浩南对于这次见面还是比较期待的。

   但真正开始之后,却发现对面提出来的内容略显寡淡无味。

   基本上就是准备购买torch multiphysics软件,以及希望火炬集团能在超低温作用下的lng船结构强度校核方面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倒也算是很实在的的项目。

   但问题是,这两件事情对于火炬集团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业务了,直接打个电话,或者到官网上下订单就行。

   哪怕有什么事情担心弄不清楚,派几个人来交接一下也就完事了。

   似乎完全没理由如此大张旗鼓,派一个二十多号人的大规模代表团过来跟他唠上半天功夫。

   本来常浩南还打算顺便推销一下曙光2000t超算和特别版的torch multiphysics,但最后还是因为心存顾虑而作罢。

   不过,带着些许疑惑结束会谈之后,他却很快又接到了宋景明的电话。

   “常总,有一位叫蔡宏桂的同志,拿着沪东造船厂的介绍信,说他是刚刚参与会谈的代表团成员之一,想跟您单独面谈。”

   常浩南简单回忆了一下,想起来刚刚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只是坐在对面的末手端,全程都没有开过口。

   之所以能让他记住,是因为此人有一个大佬的发型。

   反光的那种。

   “可以,让他来我办公室吧。”

   他本来已经打算换身衣服直接去科工委了,现在只好又重新把西服外套穿上。

   ……

   几分钟后,刚刚那个光头男人出现在办公室外面,略显拘谨地敲了敲门。

   “是蔡宏桂同志吧?快请进。”

   听到常浩南的招呼,来人才快步走进屋内。

   “常总,您好。”

   二人握了握手。

   “坐吧。”

   常浩南伸手示意了一下办公桌前面的椅子,示意对方落座,然后给二人分别接了杯矿泉水:

   “单独来找我,是有什么刚才在会谈现场不方便说的事情么?”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在面对那些年龄比自己更大,甚至高一个辈分的下属时,多少还有点放不开,不过这两年的锻炼下来,已经适应的非常自然了。

   蔡宏桂双手接过杯子,见到常浩南已经有了猜测,也没再兜圈子,而是直接点了点头:

   “没错,是关于lng船的。”

   “刚才会谈的时候,您应该也注意到了,gtt公司那边表现的并不是非常热情,至少跟他们派出的这个代表团规模相比,议题设置有些过于平淡了。”

   常浩南当然注意到了,不过对方目前尚未说明来意,他肯定不能提前表现出太明显的态度,因此只是做出不置可否的样子,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其实,上个月末他们这批人刚到华夏的时候,情况还不是这样的……”

   蔡宏桂看不出常浩南的想法,当下也只得继续说道:

   “gtt集团研发的薄膜型液货舱,目前主要投入使用的是第一代产品,主要是由日韩两个国家建造,我们厂此前也引进相关专利,生产过两艘中小型的薄膜式lng船,但基本没办法占据市场份额。”

   “现在因为去年那档子事,gtt那边觉得日本的船厂从长远来看未必靠谱,就想要把咱们华夏也纳入到认证船企的序列里面,不过在第一代产品上,他们已经跟日韩两家绑定太深,很难进行业务切割了,所以主要考虑的是马上就要更新换代的下一代技术。”

   “在第二代薄膜型液货舱上,gtt目前正在平行发展两条路线,分别是gas-transport系统和technigaz系统,其中的区别三两句话说不清,主要是货仓内壁绝热和防渗漏层的技术路线不一样。”

   “韩国三星重工那边因为大量制造过第一代产品,因此自然而然地押宝technigaz系统,这个系统货舱内壁是波纹形复合板,成本、容积和重量都很有优势,就是建造难度非常高,而我们受制于技术限制,还是选择在相对传统的gas-transport系统上下功夫,虽然会多用一些殷瓦钢板,但好在内外层都有完整的承力和屏蔽结构……”

   这个蔡宏桂显然也是技术出身,在说起造船技术相关的话题之后,一开始的紧张很快便消失无踪。

   “本来,因为technigaz系统在货舱和船只本身的适配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gtt最近更加看好gas-transport系统,准备先交给我们厂两艘订单试水,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开始批量生产装载gas-transport系统的lng船。”

   “但是就在前几天,三星重工突然宣布他们解决了船舱适配的问题,所以gtt公司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technigaz系统那边……”

   常浩南此前并没有深入了解过造船产业的形势,所以在对方说完之后,还是稍微回味了一下。

   不过总体的剧情还是很清楚的。

   既然technigaz系统在成本、容积和重量三大指标上都占优,那gtt自然不会在gas-transport系统上继续倾注太多资源。

   这也符合他们刚才在会谈中的表现。

   只是从火炬集团购买开发工具和数值计算业务,而不是三方共同进行联合开发。

   要知道,gtt虽然手握lng液货舱的核心技术,但光有个液货舱肯定是造不出船来的。

   真要落实到lng船上,还是得和船厂配合才行。

   当然,考虑到船厂本身的研发实力可能不够,有时候也需要火炬集团这样的第三方加入。

   如今gtt直接放弃跟华夏方面搞联合开发的路子,那基本上就是把“拿gas-transport系统当个备份”的想法写在脸上了。

   “所以,蔡经理的意思是……”

   “我们厂已经购买了gas-transport系统的大部分核心专利,现在既然gtt公司的热情不高,那我想,能否直接由我们厂和贵公司两方合作,把使用这条技术路线的lng船给开发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