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戚继光投入江南怀抱
海瑞北上进京参加科举、沈文纪将刺韩案草草了结,意味着三方共识已经达成,这一次刺杀带来的政治风波也宣告结束。
时局再次恢复平静。
而后不久,沈炼获罪斩首,严嵩的嫌疑得以洗清,嘉靖便迫不及待下了圣旨,起复严嵩,仍为文渊阁首揆,华盖殿大学士。
同日,嘉靖征辟礼部尚书徐阶入阁。
这是必然的事情,因为严嵩赋闲的那段时间中,嘉靖为了内阁的平稳将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征入阁,如今严嵩起复,他要么将欧阳必进赶出去,要么就征一名江南党入阁来平衡。
不然让严嵩一人内阁独大,已经完全占据政治优势的江南党派不会同意。
这个时候一直看地图的陆远突然开了口。
不过在征辟谁入阁这件事情上还出了点小插曲,嘉靖的意思是征陆远,但是这个提议张治没有同意,严嵩同样没有同意。
戚继光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抱拳施礼。
“军务之事,本官不懂。”陆远连连摆手:“本官对这种事向来是只带耳朵不带嘴,子理兄和戚将军聊吧。”
后者如今已经因功擢为杭州总兵,原杭州总兵岳长林擢浙江备倭都司指挥使。
听到这话,陆远的脸上笑容更甚。
谭纶看向陆远:“陆少傅有没有什么训示。”
江南富庶、丁口巨万,完全可以练一支纵横汪洋,睥睨万国的强大水师,回登莱困守一城,闲度此生实在是浪费。”
既有练兵打仗的名将之才,又有洞悉时局的政治敏锐,要不然也不会以一个世袭千户的身份一直到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州总兵。
两人的托词默契的一致,就是陆远的岁数还太年轻,应该再锻炼几年为好。
“严都事先回吧,和阁老以及韩部堂说一声,陆某不会有什么思虑的地方,也请两位放心,江南的事陆某会办好,不使两位有后顾之忧。”
“按照张部堂的意思,下个月即从双屿出兵平户追剿汪逆,末将则从杭州出发,会同福建的俞大猷将军一道将闽浙沿海所有岛礁再全部梳理一遍,清剿盘桓在这些岛礁上的海盗、流寇,彻底荡平沿海。”
收下戚继光,江南又多一大将,多一柱石。
纵横汪洋、睥睨万国,这般足以名垂青史千年的荣誉,哪一个好男儿不动心。
戚继光这便反应过来了。
这个结果一点不意外。
只要江南发展的速度够快,陆远根本不需要再入阁过渡,可以直接一步到位进首揆,赶走严嵩重新组阁。
精明的嘉靖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顺水推舟就同意了严嵩的人事建议,将徐阶带入了内阁。
让陆远感到别扭和恶心的就是徐阶的入阁。
虽然他屡立战功,但没有张居正的提拔,也轮不到他。
两人中间到底有没有猫腻,还是说这只是严嵩的离间之计。
戚继光不是海瑞,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是回登莱还是留在浙江。”
“荡平沿海之后,戚将军作何打算。”
“只待张部堂那里剪除汪逆,咱们这边再荡海平波,萦绕我大明几十年之久的海患就算彻底根除了,如此,沿海百姓再不用受海盗倭寇侵扰之苦。”
而后严嵩推荐了徐阶,但张治推荐了韩士英。
这就很有意思了。
暂时将这个不愉快的小插曲抛诸脑后,陆远又带上兵部左侍郎谭纶跑了一趟浙江去见戚继光。
谭纶含笑点头:“元敬所言甚是,为兄为你道喜,也预祝你出师告捷。”
身背后,谭纶和戚继光聊的畅快。
“戚将军将来定可成为我大明朝的名将,乃至是我民族之名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才是为将者之荣誉。”
见戚继光当然是因为军务方面的事。
至于俞大猷则和戚继光不同,俞大猷是根正苗红的江南地方势力一员,俞家世世代代的根都在福建,宗族亲重,无须拉拢天然就是自己人。
“若陆少傅不嫌末将才疏学浅,末将愿留江南以供少傅驱使。”
眼下经过了一年多的整军修武,张经已经手握六万水师,大小福船将近三百艘,配备佛朗机火炮一千门。
两人都不希望陆远入阁,张治的原因很好理解,现在江南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节点,陆远需要留在南京主持江南大局,不能动。
木已成舟,张治只好给陆远专门书信一封,安抚陆远不要多想。
而严嵩现在是刚刚起复,赋闲几个月的时间,严党的势力已经被削弱了很多,这个时候的严嵩也不希望陆远入阁来掣肘他,他需要抓紧时间来恢复元气。
怪不得今天陆远和谭纶一起来,这是盛情相邀,要把自己留在江南的意思。
说罢陆远就起身走向房间内悬挂的闽浙沿海图前端详。
只可惜过了今年就没有了,嘉靖已经在北直隶和山西动工建了不少的火器厂,又在天津和登莱建了造船厂,以后够呛能从嘉靖身上再继续赚银子了。
“陆少傅、谭侍郎。”
“陆少傅说的极是。”谭纶附和了一声:“元敬,以你的才华,留在江南方能大展拳脚,而且就算剿灭了汪逆,也并非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还多的是伱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
严嵩推荐徐阶,可是把张治等人恶心了一下。
前面说我陆伯兴资历浅、年岁小,后面又拿出一个除了岁数大点,狗屁资历都没有的徐阶来当阁臣,这不是纯纯恶心人吗。
出兵平户岛,彻底歼灭汪直的军事力量已经足够了。
对陆远二人的到来戚继光也显得很高兴,他兴致勃勃的向两人介绍着此刻浙江的军备情况。
陆远将这几封信全扔进了火炉里,脸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只是语气中还是有些不爽。
“陆少傅勿复多虑,张阁老和韩部堂都说了,只有您来主持江南大局,才能让天下人信服,徐阁老、徐阶这一次位进一步也是沾了您统筹江南的光,江南士林上下,还是惟您马首是瞻的。”
军人就干军人的事,追求一个军人该追求的事业,其他的不要多想。
戚继光错了一下神:“陆少傅是何意?”
不仅张治写了信,韩士英以及刚刚入阁的徐阶都给陆远写了信。
戚继光虽是军户出身,不谙政治,但也不傻,能听明白陆远话中的意思。
这可都是从他手里买的军备啊。
“是,下官告退。”
陆远转过半个身子看向戚继光:“本官很看好戚将军。”
陆远没有转身,只是看着地图说话:“海患平复之后,朝廷就会开海禁,居安思危,江南仍需练兵,尤需精锐水师来为海贸保驾护航,戚将军练兵之才能冠绝我大明,只是回登莱守备疆域难免有些屈才了。”
“多想,本官至于多想吗。”
自从去年张经收复双屿之后,浙直总督衙门的行辕就搬到了杭州,为的就是在双屿进行练兵整备,以此出兵北上,追剿汪逆余孽。
从北京而来传信的韩士英随官严用良也听出了陆远话语中的不爽,当即作揖言道。
不是别扭自己没有入阁,陆远现在也不想入阁,因为自己也没有准备好。
看到张经如此的兵强马壮,陆远也很高兴。
因此徐阶的入阁顺理成章。
所以在这一点上两人达成共识不奇怪,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推荐新阁臣上。
留在江南发展前景最好,回登莱,只能一辈子当个世袭的守御千户,为大明朝守海防。
“多谢子理兄。”戚继光抱拳道:“也要多谢陆少傅这两年来的鼎力相助,不然焉能如此快的整军成军,末将微末之才,不敢居功。”
论资排辈,这一次入阁的最合适人选当然是韩士英,可严嵩力推徐阶,又有嘉靖推波助澜,才让徐华亭这个大地主位列文渊。
怎么个意思,什么时候严嵩开始和徐阶眉来眼去了。
戚继光摩拳擦掌:“末将早先在登莱,只有守备招架之力,苦无主动出击之能,今日可以在浙江大展拳脚了。”
如此,江南军方双柱石就位,加上一个谭纶,足以为江南保驾护航了。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