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卫氏就是一个麻烦
朱俊看着周阳道:“君侯可是当真。”
周阳笑道:“司农一样的问题,可问过曹操,袁绍?”
朱俊叹气,摇摇头。
周阳笑道:“日后有机会不妨问问,某是想当霍光也可要他人同意才行,我一人希望,别人不愿意怎么办,我还是反贼。”
朱俊希望道:“君侯能如此想就足够了。”
周阳反正随便说,朱俊就是天真,他不是不知道天下是怎么回事,只是不愿意承认,总觉得这个汉室还有拯救的机会。
有些话不必多说,周阳和朱俊都明白,今日说的话未必当真,日后怎么变谁都不清楚。
周阳能告诉朱俊自己的想法,朱俊已经很满意了。
世人多用自己才能智慧欺骗别人而让自己突出,周阳虽然没说真心话,可说话的时候态度很认真。
已经别人好很多了。
朱俊想想道:“我暂时不走,留下看看可行?”
“自然可以!”
周阳知道朱俊想看什么:“司农可去宛城小住几日。看看宛城如何,当有收获。”
朱俊不由笑起来,周阳自信的让人怀疑,“君侯不怕我挑刺?”
“挑刺是好事,司农不是普通官员,为政经验丰富,正好看看宛城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也好改进。”周阳道:“我不怕人挑刺,若是有一日没人挑刺了,我才应该害怕,那说明大家的心都已经不在我身上了”
朱俊肃然起敬,朝着周阳拱手,神色感叹不已。
朱俊顿时感觉周阳和自己见过的人当真不一样,这谦虚的样子很久没在别人身上看到过了。
朱俊看看周阳,不在多说,吃了饭就出门去看世界去了。
和珅和周阳道:“主子以为朱俊想看什么?”
周阳笑道:“不管他想看什么,反正宛城肯定会让他吃惊的。”
和珅想想,宛城秘密很多,和其他地方都不同,朱俊也不是普通没见识的人:“有些东西还是藏起来比较好。”
“何必呢,他想看给他看就是了!”
“他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啊,便是主子接纳了他,他心中想的还是汉室,也只会当自己是汉臣,不会真心为主公出力的。”和珅表示,朱俊这样的老臣他懂。
当了一辈子的汉臣了,对汉室有了感情了,汉室再怎么破碎,在老臣心中还都是好的。
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
家这样,国也自然如此。
和珅道:“昔日我为别人所害,有人曾让我造反,我没同意,便是因为这一份执念,我感念乾隆对我的恩情,这才身死大牢。”
和珅觉得朱俊这样的人就算是投靠别人心中想的也是汉室天下是不会改变的、。
周阳笑道:“我虽然在意朱俊,可是也不是非他不可,我尊重朱俊只是因为他这人有才能,品德也好,我什么名声你不清楚么?”
从在宛城整那些士族之后,周阳在士族的名声就不好了,大家虽然不说,可都心中明白,他也需要拯救一下自己的名声。
他出兵为杨俊报仇,有报仇的打算,更多还是希望这事情能让自己的名声好一些。总是顶着一个残害士族的名声实,自己不在意,身边人如蔡琰那些人还是会在意的。
想要有一个好名声就需要有人帮忙说话,最好帮忙说话的这人分量重一些,身居高位,而本人还没有德行方面的黑历史。
朱俊就不错,身份够高,资料够老,功劳也大,他能说周阳的好话,别管别人相信不相信,总会有人愿意因为朱俊而相信周阳的人品的。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和珅见周阳是这个意思,当下也不说了,说起另外的事情:“主公卫氏的人已经追来了。’
“他们什么意思?还是原来的打算么,还是可有改变主意的”
和珅的脸色变得不太好看:“卫氏还是原来的打算。”
他笑的阴森:“我当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
周阳道:“等朱俊去了宛城再动手!”
“为何。”和珅可想马上动手,卫氏这事情越拖下去越是麻烦。
“朱俊曾卫河东太守,你说卫氏能不认识他么,他要是知道了卫氏的事情必定会请朱俊说和,到时候不是为难我么,我如今在朱俊眼中是一个好人。”
和珅忙点头,“奴才记住了。如此奴才去应付一下卫氏的人。”
“来的是卫氏的谁?不会还是就派了几个不知所谓的吧“
和珅已经见过卫氏的人了,这一次来的是一个卫氏的族老叫卫道的,和珅接触过,对方虽然在蔡琰这事情上有些坚定,可是也和和珅打听过宛城的情况。
和珅觉得这人可以继续接触,反而是其他跟着来的卫氏年轻人,都是愣头青,觉得蔡琰改嫁周阳,卫氏受辱他们受不了。
和珅去见卫道,这人很客气,可其他卫氏的人看到和珅就横眉怒眼,恨不能打死和珅。
蔡琰可是早和卫氏定亲,改嫁别人,卫氏百年的名声受辱,他们和其他士族往来也成了笑话了。
和珅朝着那些年轻人看了一眼随后笑笑,卫道也笑道:“使君不要见怪”
“放心我可不会放在心上,谁都年轻过,他们不懂事,我岂能和他们一般计较啊!”
卫道请和珅坐下,卫氏年轻人陪坐左右,就有人等不及道:“和使君,南阳将军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愿意放蔡琰回卫氏!”
卫道略微不满,不过这也正是他想问的,看着和珅微微笑起来。
和珅略想了一下道:“什么叫放蔡琰回卫氏,蔡琰可是性卫啊。”
“使君何必如此?谁人不知道蔡琰早和我家定亲。”
和珅点点头:“定亲而已,可婚配,可走了三书六礼!”
‘
年轻人们恼火的很:“已经在走三书六礼了,只是遇上了董卓之事,暂时中断了。’
和珅笑道:“那就不曾走完,既然不曾走完。那蔡琰就不算和你们定亲蔡琰还是蔡琰,和你们卫氏的关系不大。”
“岂有此理,使君莫非小看卫氏,当年蔡邕亲口定下这一门亲事,岂能随意更改!”
年轻人就容易上头,他们见和珅如此说话,气的脸红,似乎自己被羞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