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打破教育的牢笼?
诸葛亮如当头棒喝,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依法治国。
他忽然发现自己理所当然想的简单了。
践行依法治国需要的是一代代帝王的支持,而非一两个帝王的支持。
商鞅变法为何最终落得凄惨的下场,无非是因为秦国的大王变了人,最终让商鞅在政治漩涡中粉身碎骨。
眼中闪过一抹黯然,诸葛亮道:“难道依法治国就没有可行性?”
“将一切事情用规则框定,不是能让社会稳步的前进,帝国稳步的发展吗?”
叶枫摇了摇头:“这算的上中规中矩的发展方向,可绝对不是最佳的发展路线。”
“战国时期,秦国为何能够一统天下,横扫六国?”
“就是因为他们走的不是寻常路,刚才讨论的商鞅变法虽然以商鞅被车裂,最终落下帷幕,可他的思路留下来,被后世君王模仿,最终让秦国凌驾于关东六国之上。”
“又比如汉武帝改变大汉传承几十年的和亲政策,孤注一掷决定对匈奴用兵,结果四夷臣服,大汉不但开疆扩土,还将自己的威名远远打出去。”
“如果按照固有的规则,一成不变的圈定在一个范围之内,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
“会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誓言吗?”
“依法治国是一项很不错的制度,可这项制度需要在百姓人人读书,人人都明智,人人对于环境,对于所处时代有自己的思考,脑海中有自己的文明准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如今拿出来太早了。”
“当初王莽篡权,他所推行的一些新政听起来同样不错,可真正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最终一败涂地。”
“这说明先进的政治需要一个环境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均都达不到之前想象的效果,因此需要一步步的推行。”
诸葛亮,庞统似有所悟的点头。
良久,诸葛亮再度开口:“如主公所言的那个时代,会不会太过遥远?”
“人人读书?人人明智?这怎么可能?”
“即便是如今的科举制度,他所能汇集到的只能是一部分天资卓绝之人,绝不可能普及。”
“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支持这种事情。”
“如镜中花,水中月,能够看到,却根本摸不到。”
庞统下意识的点头:“如大同社会一样,路不拾遗,老有所养,人人之间亲如一家,亲如兄弟。”
“可现实中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的纠葛,根本不可能天下亲如一家。”
“所以依法治国可能也只是想象中的设想。”
见两个这个时代的顶级天才如此沮丧,叶枫笑着摇了摇头:“那可不一定,你们没有办法,不代表别人没有办法。”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制约人们读书识字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诸葛亮,庞统并未贸然开口,而是在沉吟了半晌之后,试探性的说道:“书籍。”
“书籍太贵,普通人学到的可能性太低。”
“第二没有人教。”
“就算你拿到书籍,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你连字都不认识,更不可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第三晦涩难懂。”
“就是有老师教导,也有些人不明其中意思,误人子弟。”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读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
叶枫笑道:“书籍贵的原因是少。”
“如果能大面积的印刷书籍,将书的价格给打下来,让普通人家紧一紧也能买到,这不就简单了。”
“之前我发明的印刷术你们两个也应该了解了吧?”
诸葛亮,庞统佩服道:“活字印刷术确实解决了印刷困难的问题,确实让书籍简单了。”
“不过这项技术如今乃是叶家商会垄断,难道主公要将之公之于众?”
“这会不会.......”
在他们看来这技术把持着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命脉,是一个下金蛋的生意,可以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不管叶家将来是不是皇帝,有这些东西都可保后世无忧。
也不是没人想要将之公之于众,实在是没有人敢在叶枫面前提及。
没想到今个叶枫主动提及。
“你们真以为在私下的议论传不到我的耳中?”
“实不相瞒,我早就想要将其推广天下。”
“不但各州,各县能得到这技术,就连商会也能得到这技术。”
“公开它的制造方法,让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缘故。”
“如此天下人争相制造,才能将价格瞬间打下来。”
“否则仅仅依靠朝廷拨的钱,只是杯水车薪。”
“第二个问题没有良师,更简单。”
“只要朝廷规定任何当老师之人都需要免费教穷困学子读书,以此作为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这些老师岂能不免费教导穷困学子?”
“这方法虽然是杯水车薪,可随着政策的推进,寒门子弟的机会越来越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你们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