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烧山火
“您老想想,咱们这么好东西,只是咱们村里有,那以后别人吃到的时候,第一时间不得想着咱们村里嘛。”
对于空间出品的水果,只要出现在市场上,肯定是没有竞争压力的。
尤其是现在有丁一的超市,他现在已经在筹备各地的分店了。
另外还有卢胖子他哥,也跟张安说了想要收购,希望他们能够扩大种植面积,根本不缺乏销售途径。
到时候被他们两一搞营销宣传,根本不愁不出名,那时候村子自然也就跟着出名了。
即便是想要流种到外面,那也是需要等到长箐这里种植区域成熟以后的事情。
“而且老叔,即便咱们自己结的果子不缺销路,但其它地方要是种了的话,东西多了,那价格不就下来了。”
老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
即便丁一那边跟卢承那边,看在张安的面子上,同样的果,肯定会优先要长箐这边的。
但再好的东西,市面上出现的多了,那价格肯定会因为数量的增加而大大缩水。
听张安说了这么多,张建文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
而且要是真把张安说的这些事情做好了的话,对村里好像还蛮有好处的。
这下子,那颗虽然年迈了,但一直都在为村里奉献的热心,马上就跳动了起来。
张建文一听张安这些言论,顿时好像接触到了新东西一样,眼珠子到处转,明显在思考。
“对对对,确实是这个道理,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想的周到。”
他只是思想不开阔,并不是不会思考,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张安所说的意思。
“不过安子,即便咱们不卖苗,那有心人也会偷摸着搞吧?”
还没高兴一会儿,张建文眉头又给皱上了。
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即便没有树苗,到时候弄些种子、扦插、嫁接这种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而且还不能排除自己里面的人出问题,订了苗以后会分给家里关系好的亲戚也不是不可能。
“放心吧叔,这方面他们想搞就随他们搞去,要真能搞出来,那算是他们的本事。”
张安笑了笑,安慰道皱眉的老叔,这个问题他是一点都不担心。
从以前开始,眼红他们家樱桃的人就不少,村里的,村外的都有。
真要能搞出来,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
而且他们能想到的那些法子,张安早就动手搞过了。
现在张安家老房的菜地里,还种着两排张安折腾出来的果树呢。
什么扦插的、嫁接的还是果核种的都用,完全不经过空间,生长速度那叫一个慢。
最快的嫁接苗,去年也才结果了,可那果子的质量吧,却是比普通的要好一些。
但跟着张安那空间里搞出来的原株上结的果子相比,确实差了一大截。
因此,张安从来不担心有人私下偷偷摸摸的搞。
“不过老叔,咱们村里要是有人想分给自家亲戚什么的,我们是阻止不了咯。”
如果说这果树真流种到外面去了,就只有这种可能。
这种张安也没法子处理,但是张安聪明,跟老叔说,老叔自己会去解决。
把村子发展起来,一直都是老叔毕生的心愿。
但凡谁要是毁了他的愿望,那老叔肯定会破了你赚钱发财的梦想。
聊完事情,张建文老村长又拉着张安说了半天闲话,这才放他回家。
“四爷爷跟小叔都在呢。”
从张平家里回去,张安看到自家四爷爷跟张建峰小叔都在。
“这不,你爷这腿上的老风湿问题又犯了,走路都疼,所以我带他过来找你扎两针。”
张四爷虽然相比二爷,年纪要小很多。
但今年也快六十了,以前年轻的时候,在山里通宵睡多了,惹了一身的风湿病痛。
张安虽然学医没多久,但胜在记性好,肯下功夫,对于扎针现在已经颇为熟练了。
前不久的时候,张四爷就让张安给扎了几次银针,效果都很不错。
张四爷以前都是找镇上卫生所的人扎,现在自家孙子能扎,自然不会再去找外人了。
“那怎么不去把我喊回来呢,你们也真是的。”
张安有些抱怨家里人没去把他喊回来,反而让老爷子在这里硬挨。
风湿不是一般病,疼起来要老命,硬挨肯定疼的难受。
“我们也刚过来,才坐下你就来了。”
张建峰笑了笑说着,他知道张安一直对几个老人都很重视。
张安洗了个手,回家把银针给拿出来,然后拿了瓶烧酒跟大碗。
“小叔,你把爷爷给扶到屋里来,外面吹风呢。”
张安把银针抽出来用烧酒消毒,然后跟外面的张建峰说道。
其实这针不需要消毒的,因为每次张安用完之后,都会用烧酒消毒,放到空间里,卫生得很。
不过每次拿出来的时候,张安还是不厌其烦的消毒一次。
待会儿张安扎针的时候要用烧酒,而且还是扎的风湿,所以不能吹风,要不然效果就得大减。
等到大家把老爷子给扶到屋里,张安倒了碗烧酒,然后将其点燃。
现在的烧酒读书还是蛮高的,一点火酒面上都是熊熊燃烧的蓝色火焰。
不像后世烤出来的散酒,价格又贵,点都点不燃,水肯定兑多了。
“四爷爷,你稍微忍着点哈,待会儿会比较烫,针扎进去的时候会比较胀。”
张安一边跟老爷子说话,一边用手用碗里蘸着燃烧的酒焰,拍打在张四爷的膝盖上下部位和小腿上。
这是利用烧酒燃烧的高温,将张四爷腿骨子里面的风气跟湿气给驱赶到一起,以便于后续治疗。
这个法子也是张安跟着张一行学来的,对于针灸治疗风湿病证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而且张安用的针法,便是金针赋里面的烧山火,这是张安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学了很久的东西。
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
来回用烧酒拍打了两遍以后,张四爷脸上的表情缓和了许多。
虽然这燃烧起来酒,拍在肉上面有些烫人。
但这种感觉跟钻进骨子里的疼痛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瞅着差不了,这些酒的温度也浸入到表皮内里。
张安便拿起银针,在酒碗里烫了烫,往老爷子膝盖上的穴位里扎去。
扎了第一根,老爷子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到了第二针的时候,才稍微有些感觉。
等到第三针扎下去,一直到第五针,老爷子就开始倒吸气了。
这不是因为疼,而是因腿上发胀。
“爷,胀就胀几分钟的时间,一会儿就缓下来了。”
果然,几分钟以后,老爷子脸上才变得轻松一些,感觉没那么胀了。
不过这银针得扎半个小时的时间,现在还取不得。
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后世的张安,看到这么长的银针扎到身体,简直害怕得发抖。
可现在呢,他居然学会了扎针,真的是人变成熟以后,往往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张安给老爷子扎针的时候,突然脑袋里钻出一个想法。
不管是武侠小说里,还是武侠电视剧里都提过用真气给人疗伤。
那他是不是可以试着,控制体内的内气给人扎针呢。
这想法刚冒出来,张安两只眼睛都开始放光了。
不过这一次他忍着了,毕竟这是自家老爷子的腿,可不能乱试。
因为人体的穴位里,都比较脆弱,一个不好,把老爷子腿给搞废了那哪成啊。
不过等有时间,可以在空间里,找几个动物试试。
先确定能不能行,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性再说。
“好了爷爷,时间差不多了,我给伱拔针了。”
张安将银针拔出来以后,针孔里面还冒出了一股黑色的瘀血。
这些都是已经被风湿折腾坏了的血液,一直在关节里,哪会不疼啊。
“爷爷,这次我用的烧酒灸的,应该能好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回去以后记得注意上次我跟您说的那些哈。”
前几次张安就直接扎的针,所以治疗效果比较短,一两个星期的样子就会开始复发。
“好,我晓得嘞。”
原本来的时候,老爷子脚都沾不得地,一垫在地上就很疼。
现在被张安给扎了一顿之后,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可以正常走路了。
就是脚上有些麻酥酥的感觉,这是因为刚刚一直提着脚的原因。
“那大哥,小安,我们就先回去了。”
“嗯嗯,回去的时候注意扶着点哈。”
天也黑了,张建峰要带老爷子回家,张安一家人也没留他们爷俩。
“扶什么扶哦,刚才来的时候,那是痛的莫得办法,现在都不痛了,哪的用得着扶哦。”
一生要强的老爷子,自己把裤腿放下来以后,就自顾自的迈着腿走了。
不过说来也是,老爷子六十不到的年纪,身体还壮实的很。
只不过被这风湿病摧残的时候,确实有些严重。
第二天一早,张安起床练拳的时候,发现小黑子跑家里来了。
看到张安,这小家伙,不对,现在是个大家伙了,亲热的蹭着张安的腿。
黑子的脖子上系着个布条,张安伸手在布条里摸了摸,掏出了一张纸条。
因为黑子现在已经变成了山上跟山下的邮差,这个布条就是张一行特地为它缝制的邮包。
里面有一个张一行专门缝制的口袋,用来装纸条。
省得跟小虎一样,因为贪玩弄丢了,或者是口水给弄湿了。
打开纸条,原来是山上没有线香了,让张安给背一些上去。
这两天来长箐闲逛的人不少,他们发现往竹林里的方向,竟然多了一条青石板小路。
有些人比较好奇,也有些人想要去竹林里看看。
走进去以后,他们发现,这竹林后方的山上,竟然有一座道观。
村里人这两天也比较闲,趁着过年的时间,大家都约着三五个人,去道观里烧烧香。
这样的活动,在以前张一行还没出去的时候,大家每一年都会主动前去。
而那些外地来的,或者其他村的人,看到有人进去上香,他们自然也跟着进去。
出来玩嘛,自然是想放松放松,游游走走散散心。
现在看到有个道观,自然就顺手上柱香给家里求个平安。
而且大家还都多多少少留了些功德善款,少的几毛,多的几块,都是大家的心意。
第一天的时候,张一行根本没有准备,观里连功德箱都没有,大家都是把钱放在桌上。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张一行才紧急让张安给做了个功德箱上去。
年初一张安上山送功德箱的时候,线香都还有一堆。
结果这才过了两天,就已经用完了,看来这上山去烧香的人一点不少。
不过也正常,现在的长箐村,除了在晒场看节目,吃点各种吃食。
其他的就只能在河边散步,或者去观音洞看看风景,顺便求个子也不是不行。
当然了,这么一趟下来,就已经花去大半天时间,尤其是河边,每个过来的人都要去走一趟。
今年有了道观这个新去处,大家都会去走一圈看一看,自然人就比较多。
张安回到家里,找了个大背篓,装了满满的一背篓线香,就带着黑子回山。
毕竟已经有人开始上山了,总不能让人家去了,想要敬香发现没得香,那可不行。
也还好今年张安家里买的线香比较多,要不然这会儿,还得去镇上现买才行。
果然,张安走到道观里的时候,发现放香烛的供桌上,已经只剩下不到二十柱线香了。
这后勤物资告急,难怪一大早黑子就开始八百里加急往山下赶。
“我这次带了二十把线香过来,下午我去镇上多买一下吧,我是没想到会有这么人来。”
这背篓里的线香,已经是张安家里的全部库存了,下午肯定是要跑一趟镇上的。
“我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过去的几十年里,道观就只有村里人会来。”
张一行也没想到,习惯了以前的样子,所以那天让张安买香烛的时候,都没买多少。
“那可不,现在的村里不一样,以后只会越来越多人来。”
现在长箐,一年比一年好,而且老叔的心里,还装着大计划。
所以等到以后,过来的人只会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