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驻印军这边跟18师团打的如火如荼时,3月8号这天,鬼子筹备了一年的英帕尔战役爆发。
筹备了一年,想必鬼子的后勤应该准备的相当充分吧?
事情恰恰相反,鬼子的后勤糟糕的一塌糊涂。9万人强渡钦敦江,后勤中断,饿死了一大片。
牟田口镰也简直就是个鬼畜。每天早晨集合司令部全体官兵,宣扬它的长篇大论。
它说得最多的就是:“如果此次英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决不会返回东京。”
在收到前线部队的要求补充粮食的电报后,牟田口的回复如下:“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最终,鬼子因粮食与弹药不足而溃败,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倭军15军主力损失惨重,方面军司令部忙的一团糟,这时候谁还顾得上缅北的18师团。
4月5日,新38师和新22师继续南下,进入孟拱河谷,计划在5月的雨季到来之前,尽可能地扩大战果。
此次作战,新22师仍然担任主攻,进攻孟拱河以南地区;新38师继续打辅助,扫荡孟拱河以北的地区。
两军最终在卡盟会师。
按照廖耀湘估计,鬼子已经是惊弓之鸟,接下来的战斗应该没啥难度。
但出人意料的是,新22师在4月的第一场战斗就碰了钉子。
驻守瓦康据点的鬼子,极其顽强,即使被包围,也没有突围的意思。
虽然驻印军105毫米榴弹炮可以轻松摧毁它们的防御工事,但被摧毁的只是地面工事,鬼子还在地下还构筑了大量零零散散的暗堡。
鬼子这种血不流干战不休的打法,就类似太平洋战场上的硫磺岛战役。面对鬼子的顽抗,新22师只能依靠火力优势,逐步向前艰难推进。
瓦康战斗结束后,廖耀湘苦思冥想,想不出破解之法。无奈,新22师只好继续采取强攻战术。
河对岸的新38师,情况也差不多。每拔掉一个据点,都要付出巨大伤亡。
就在新22师和新38师陷入苦战时,滇西的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
鬼子受到两面夹击,兵力捉襟见肘,趁此良机,史蒂威派出一支万余人的中米混合突击队,突袭了密之那,并顺利占领机场。
如果混合突击队能拿下密之那,并站稳脚跟,缅北的鬼子就成了瓮中捉鳖。战役也可以很快结束。
但这一次,没安好心的英国人,再次提供了错误的情报,致使战役差点崩盘。
英国人提供的情报称:鬼子在密之那只有300人。
密之那的战略何等重要,鬼子又不是完全是煞笔,怎么可能只在这里放300人?
任何有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种离谱情报。
可是,突击队中的米军指挥官梅里尔准将却信了。
梅里尔认为鬼子也就300人,攻打机场消灭了100人,现在市区撑死也就200。
于是,他便命令参战的驻印军第50师派出一个团,扫荡市区内的鬼子。
然而,密之那守军实际兵力是2500人,并且都是鬼子老兵,战斗力极强。
第18师团鬼子多是九州矿工,素善挖掘坑道工事,其防御设备不但坚固隐蔽、交通联络方便(坑道相连、交通壕纵横互通),而且火网编成严密,隐秘的侧防火力急袭点遍布各处。
而50师是44年4月才运至兰姆伽集训,且集训还没完成就赶鸭子上架的部队。无论素质还是技战术都与新38师和新22师有着不小差距。
结果两军一交手,50师150团就陷入苦战,被鬼子赶出了市区。
奇袭战打成了攻坚战,米军急于甩锅,要150团团长黄春城背黑锅。
黄春城指挥不力,他当然有责任,但让他负全责,那就过分了。
为此,150团上下集体撂挑子。
梅里尔本来就有心脏病,看到这场面,当场昏迷,被送到了后方。
前线乱成一锅粥,史蒂威只好飞抵前线,调整指挥系统。
他将中米混合突击队撤销,任命博特纳为总指挥,然后就飞走了。
博特纳这个人,也是一个十足的庸才。史蒂威让这货全权指挥,这家伙除了扯后腿,还是扯后腿。
5月23日,新30师88团乘飞机赶来参战。
这个团是44年1月抵达的兰姆伽,训练比50师扎实,战斗力远超150团。
88团降落后,果断反击,不仅一举击退鬼子,还拿下了市区内的火车站。
博特纳觉得88团好使,便一味命令士兵进攻进攻再进攻,而他自己则躲在指挥部,不敢上前线,仅靠联络官向前线部队发号施令。
5月26日,鬼子一支1400的增援部队在水上源藏少将率领下,进入密之那。
此后,水上便成了密之那鬼子最高指挥官。
6月初,雨季降临,缅北地区因连日暴雨,变成一片洪泽。
面对洪水,新22师和新38师不畏艰难,拿下卡盟。
但密之那这边却因为指挥官无能,进展十分有限。
不过,鬼子毕竟是被围困的一方,5000多号鬼子,人吃马嚼,消耗非常大。
6月20日,水上源藏也吃不消了,向司令部提交撤退申请。但遭到鬼畜参谋长辻政信的断然拒绝。
无奈之下,水上只好下令,即便全部“玉碎”,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6月25日,史蒂威也发现博特纳是个废物后,将其撤职,并无奈的将指挥权交还给了新1军军长郑栋国。
同时,他再度想起了陈平安,让他率领锋刃特种大队,空降密之那机场,加入这场战斗。
6月28号上午,锋刃特种大队空降密之那机场,开始了他们44年第一战。
陈平安刚一落地,就主动找上了郑栋国,领取作战任务。
此时,郑栋国刚做完部署,让部队采取炮击掩护,坑道推进的战术,逐渐缩小包围圈。
陈平安他们的到来,当即被命令去一线作战,去突击鬼子的地堡、交通壕等火力点。
领到命令后,陈平安虽然知道这是郑栋国有意刁难他,可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450人的特种大队,被陈平安分成20个小队,每支小队由狙击小组、火箭兵小组、火焰喷射器小组、突击小组组成,人数二十人。
战斗很快打响,每支小队按照演练了无数次的攻坚战术,对鬼子展开攻击。
火箭兵先开火,用火箭弹尽量摧毁鬼子的工事,接着是火焰喷射组上,50米的燃烧距离,足以让坑道、暗堡、地堡里的鬼子变成烧烤火猪。
与此同时,狙击组架起了狙击步枪枪,射杀、阻止鬼子对火焰喷射兵发动突袭,以及打击那些受不了的高温、缺氧跑出地堡的鬼子。
等47秒的燃烧时间结束后,拿着冲锋枪和卡宾枪突击队员,这才上前清剿残存的鬼子。
别看攻击模式简单粗暴的,却极具杀伤力,鬼子在交通壕、地堡内痛苦哀嚎,惨叫连连。
特种大队还是很仁慈滴,他们冲进地堡、暗堡、交通壕内,给里面惨叫连连的鬼子进行补刀、补枪,结束了它们的痛苦。
当然,这倒不是大家真发善心,只是战事紧迫,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战至傍晚时分,特种大队共计拿下65处地堡、暗堡、交通壕,兵歼灭了600多头鬼子。
郑栋国闻听战报,这下可把他激动坏了。
他立刻找来了陈平安,询问特种大队是怎么做到的,此刻,他连之前的冷脸也收了起来。
陈平安也没藏着掖着,把自己的战术详细汇报上去。
听到汇报后,郑栋国二话不说,立即给司令部发报,请求调配大量的火焰喷射器和火箭筒过来。
司令部接到电报后,于当夜,紧急空运了一批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
有了新武器加入,战斗进行的更加顺畅,仅仅第二天一个白天,战线就往前推进了数公里,而且伤亡数字大大减少。
战至7月10号,密之那市区的鬼子只剩下一千多人,水上源藏感觉大势已去,饮弹自尽。
剩余的鬼子,在丸山房安大佐指挥下,准备划着竹筏和油桶顺着伊洛瓦底江南下,以便逃出密之那。
一看鬼子要跑,郑栋国哪里可能答应,他当即就要命令部队追击。
可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中米联合突击队早就已经精疲力竭,根本无法进行追击。
再加上密之那新克,有数之不尽的善后工作要进行,所以郑栋国听到手下汇报后,只能不甘心的放弃了追击。
这时,陈平安再次站了出来,提议由他的锋刃特种大队,去追击这伙溃逃的鬼子。
郑栋国考虑了几分钟,最终还是放不下毙敌全军一役诱惑,下令让陈平安率队追击。
陈平安接到命令后,匆匆让队员们补充了弹药和给养,接着就去追溃逃的鬼子了。
不得不说,经过将近快一年的训练,特种大队的别的不说,体力是真的好。
队员们全副武装、长途跋涉,竟然丝毫不见疲惫,终于在伊洛瓦底江下游班巴南边的十公里处,追上了惶惶不可终日溃逃的鬼子。
只见江上面飘着数十架竹筏、以及上百个捆扎在一起的汽油桶,上千号的鬼子或蹲、或坐、或爬、或站在上面,正在努力的划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