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郑栋国的冷脸,陈平安感到有些无奈,可同时还带着一丝窃喜。
目送郑栋国离开后,陈平安整理好军装,这才朝史蒂威办公室走去。
对于陈平安的到来,史蒂威一点都不意外,可他却没有招陈平安进去,直接把他晾在一边。
这老头心眼小,又特别爱算计,刚才跟郑栋国吵了一架,这会儿他正在跟常校长通电,显然要借此把郑栋国赶回国内去,从此彻底掌握驻印军大权。
可惜,他失算了。
常校长怎么可能答应这种要求,他一边安抚史蒂威,保证郑栋国会听从他的指挥,一边在心里狂骂“娘希匹!”
罗卓瑛在第一次缅国会战时,事事服从史蒂威,以获取政治资本,最终鸡飞蛋打,搞的华夏远征军差点全军覆没。
常校长对曾经的爱将罗卓瑛非常不满,认为他没有维护华夏的利益。
罗卓瑛深感恐惧,从此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直站在华夏的立场,不执行史蒂威很多试图夺权的命令。
为此,史蒂威大怒之下,在兰姆伽成立后刚刚2个月,就以10大罪的名义将罗卓英赶回华夏。
罗卓瑛最后醒悟,开始积极维护华夏利益,但也没有改变他的下场。后来罗卓瑛再也没有被常校长重用,担任闲职直到在宝岛因病去世。
那么罗卓瑛去职后,他的位置由谁来接任?
这个职务既要擅长打仗,击溃鬼子在缅北的3个主力师团,还要懂一些外交,对米英外交上不卑不亢,要维持华夏的利益,却又不能和米英翻脸。
常校长先想到的是邱庆权。就是那个抽着雪茄,说“总座高见”的家伙。
邱清泉非常擅长打仗,在多次会战都有出色表现,尤其昆仑关战役表现更是出色,是著名的军事指挥官。
而且他还留学过德国陆军大学,会德语和英语,不是土包子。此时的邱庆权担任了华夏第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副军长职务,也是相当高的了。
本来,常校长都已经决定邱庆权去驻印军担任新一军军长,不过和邱有过接触的幕僚们都持反对态度。
邱庆权这个人能力是没话说,性格却比较刚硬。他打仗凶狠异常,不怕死。
在金陵保卫战中,邱庆权负责殿后,在金陵城防已经被攻破,鬼子逼近他的指挥部不到3里的时候,他仍然在从容坐着抽烟。
邱庆权对于部下是很好的,这人却持才傲物,对于没有能力的上级态度粗鲁。
对,就是他骂刘峙:蠢猪。
幕僚们认为新一军军长肯定要受米英人的气,邱庆权这种性格怕是很快会同洋人闹翻,应该选一个性格相对温和的。
常校长考虑了半天,也觉得幕僚们说的有道理,只得改变了主意,选择了脾气稍微温和点的郑栋国,邱庆权则被提升为第5军军长。
之所以派大将郑栋国继任,那也是考虑到郑曾担任过第5军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
郑栋国这个岗位可难得很,也许没有后来困兽长春不死不活那么惨,但也绝对是如坐针毡。
毕竟,他来天竺之前,常校长有过交代,让他把第一军掌握在手里,不能被史蒂威牵着鼻子走,更不要成为米英的牺牲品。
同时,还要他做事圆滑一些,既不要像罗卓瑛那样毫无气节,也不要像杜光亭那样,彻底跟史蒂威闹掰了,省得影响了援助。
所以,郑栋国的处境很尴尬,处理事情来更是束手束脚。
他这边不好受,史蒂威也同样如此。
因为入缅作战失利的缘故,他没少遭到米国国内的质疑,如果不是马绍尔力挺他的话。他现在早就打道回府了。
所以,为了消减国内的质疑声,他必须拿出一份亮眼的成绩来。这样才能堵住别人的嘴。
第一次缅国会战刚刚失败时,史蒂威就赶赴陪都面见了常校长,说明了他试图反攻缅国,打通缅国和华夏交通线的计划。
史蒂威认为单方面从云南、或者天竺反攻缅国,因地形原因都很难成功。
他希望果军分别在天竺和云南集结军队,然后从两线发动反攻,预计使用总兵力至少20万到30万。
对于这个计划,常校长口头表示给予支持。
但是他又强调倭军兵力雄厚,单靠华夏薄弱的力量肯定不行,必须英国人一同反攻,同时希望米军至少出动2到3个师一同作战。
对于常校长的主张,史蒂威也表示完全同意,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
5月25日,史蒂威向陆军部提交反攻计划,要求给予物资援助和至少3个米军师的部队协同参战。
对于史蒂威的主张,马绍尔和罗斯富都表示:同意提供大量军事物资,但拒绝提供米军参战。
没办法,米军目前所有力量,都要用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
为了达成目标,史蒂威接下来有的忙了,他一边游说常校长。一边联系国内,希望能得到支持。
可惜忙了一溜十三遭,他的计划最终被搁置了。
8月25号,米国方面将商讨的结论回复给了史蒂威。
史蒂威忙不迭的拆开电报,希望能得到一个好消息,可看完了电报以后,他的心情一下子落入冰谷。
米国军方认为,目前米国必须优先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不可能调动主力到缅国参战,哪怕1到2个师也不可能,顶多提供少量特种部队。
就物资援助上,米方倒是同意提供给华夏大量飞机和物资援助,但目前依靠驼峰航线的微薄运输量,难以让华夏方面满意。
米方认为把真实情况告诉常校长,常校长可能愤怒之下转为和倭方何谈,达成和平协定,让倭国把在华主力调去和米军作战,这对米国极为不利。
米方命令史蒂威,一面要忽悠华夏方面独立反攻缅国,一面却不能提供华夏所需要的物资和军队。
史蒂威看到这些信息以后,极为不满,颇为恼怒。
米方面不给物资、不给军队,如何能够要求华夏方面独自作战,谁又不是傻瓜!
况且,米军不参战,即便华夏自己参战,也无法拖英国人参战。
这样一来,他的反攻缅国全境的计划,肯定就无法实现了。
期间史蒂威、常校长、罗斯富、韦唯尔经过多次协商、争吵,最终达成一个新的行动计划。
他将以往所谓分三路反攻缅甸计划废除,改为华夏军队单独反攻缅国北部,打通中印公路;
米英两国则在缅国中部发动小规模进攻,给予协同。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史蒂威觉得自己必须掌握一支可以信赖的部队,这样才不会出现第一次缅国会战那样不利的局面。
所以在谋夺第一军的同时,又把目光放在了陈平安身上。这才有了锋刃特种大队。
对于陈平安的能力,史蒂威从来没有怀疑过,甚至毫不掩饰这种欣赏与偏爱。
可他终究是米国人,要维护自己人的权益。
所以当冲突发生后,他第一时间站在自己人那边,想要借着这次事件狠狠惩处打人的士兵。
从而树立他在部队里的绝对权威,以及米国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刚才郑栋国的到来,让他深刻意识到,如果惩处过重,华夏人肯定不会答应,甚至还会闹出兵变来。
虽说他强硬的赶走了郑栋国,可之前严厉的惩处方案也随之动摇了。
不过,他仍然觉得惩处是有必要的,否则,他手下的那些米军军官绝不答应。
史蒂威考虑了半天,仍然没有想到办法,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件事情。
最后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让人请陈平安进来。
“报告!”
“陈,你的人太无礼了,我要惩罚他们,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史蒂威将军,对于威尔少尉的遭遇,我深表歉意,我愿意赔偿他一笔钱,来弥补他受到的伤害!”
陈平安态度诚恳,可话里表达出来的意思,显然不赞同史蒂威要惩罚的要求。
对此,史蒂威也不意外。
可他还是坚持要这么做,并且特意提醒陈平安,这件事情不是他的本意,但是他要给米军军官们一个交代。
“史蒂威将军,如果您坚持惩罚马守常他们。事情绝对会闹得不可收拾,这必然影响您在华夏士兵中的威望。
华夏有句古话,叫兔死狐悲,他们必然会因为这件事情感到绝望,从而跟米军军官产生更大的矛盾。
我想,这种事情不是您想看到的结果吧?”
对于陈平安的话语,史蒂威也有心理准备,可让他就这么放弃惩罚,显然又不现实。
为了能解决这件事情,他抬着头看着陈平安,问道:“陈,你应该知道的,我必须给米军军官一个交代,我现在没有好的办法,你如果有主意,不妨说出来。”
“史蒂威将军,由于我管辖不利,这才造成了……”
“不,陈中校,这不是你的错,你不用向我道歉。”
“史蒂威将军,我不是那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既然不好严厉惩处士兵,倒不如从我这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