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03:高堡台的传说
高堡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之厚重,竟然远远超越了整个清朝的岁月长河。早在那遥远的往昔,当清朝尚未入关之时,它便已然屹立于世。
据传,此地曾是明朝某位赫赫有名的将军的宅邸所在。只可惜,这位英勇无畏的将军最终在残酷的战争中壮烈牺牲,而那座昔日辉煌的府邸亦随之渐渐荒芜。
然而,有关高堡台的种种神秘传说却始终如影随形般地流传不息。有的人宣称,置身于此便能亲眼目睹往昔那烽火连天的战场景象;更有甚者断言,每当夜幕降临之际,于那颇为偏远的南坡之上,人们将会清晰地听见士兵们激烈的厮杀声以及阵阵清脆的马蹄声响彻夜空。
然而让人倍感惊异的是,那些实实在在生活于高堡台三百年之久的原始居民们,居然都斩钉截铁地宣称自身乃是那位曾经掌控紫禁城达四十八载之久的慈禧太后的同宗后人。
即便他们如今的地位不过是微不足道、身份低贱的包衣奴才罢了,可对于这样一种论断,他们始终深信不疑,没有丝毫动摇。
根据小镇上那位备受尊崇且声名远扬的那老爷家里精心保存下来的家族谱系详尽记录来看,高堡台的这批包衣族人,他们的血统根源竟然可以一直回溯到一个被他们敬奉为老祖奶奶的李姓女子那里去。
话说这位老祖奶奶啊,那可是有着一段传奇般的身世呢!据他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所说,这位老祖奶奶原本乃是明朝时期某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之后裔。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当后金天命汗、也就是后来威震天下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着他那勇猛无畏的大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之际,整个辽东地区都陷入了一片战火纷飞之中。而这位可怜的老祖奶奶,就这样不幸地沦为了八旗权贵们的阶下囚。
按照清初八旗一贯以来公平公正地分配战利品的规矩,这位美丽动人且气质高雅的女子顺理成章地被划归到了叶赫家某位地位尊崇的大人物名下,从此成为了一名卑微的女奴。
可谁能料到呢?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那位叶赫家的老祖宗竟然对这位来自明朝权贵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见钟情、倾心不已。毕竟啊,和清初那些当时仍处于野蛮状态、宛如未开化野人般的女真贵族家的女子相较而言,这位出身高贵的明朝将军之女无疑具备着更为强大的魅力与吸引力。
就这样,他们二人如同干柴烈火般碰撞出绚烂的火花,情感愈发深厚浓烈起来。终于有一天,他们手牵着手,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此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不久便迎来了一个个新生命的降临。那些小家伙们粉雕玉琢、天真无邪,给这个家庭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老祖奶奶已经成为那位那老爷祖宗的妻子,但却始终难以挣脱那低微卑贱的包衣身份枷锁。正因如此,她辛辛苦苦诞下的儿女们亦不得不背负起这沉重而屈辱的包衣之名分。仿佛命运早已注定一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
可即便如此,这段动人心弦的爱恋故事依然穿越时空长河,传颂至今。它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又似一首悠扬动听的乐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每当高堡台姓那的包衣们听闻那老爷讲起此事者,无不为之动容,心中涌起千般思绪、万种感慨......
诚然,这种观点仅仅代表着那老爷家族一方之言罢了,而其他众多包衣却对此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据那些知晓内情之人所述,追溯往昔岁月,回到那大明王朝行将没落的末年时分,地处广袤辽东大地之上的李氏家族,堪称权倾朝野、威名远扬,其显赫声势令人惊叹不已,影响力之大更是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非但如此,这李家竟还和大清国开疆拓土的奠基人——太祖皇帝存在着错综复杂且极为密切的关联。然而,就在后金刚刚燃起战火硝烟、挑起战端之际,李家却出人意料地毫无迟疑,毅然决然地屈膝投降,瞬间化身为最早背叛国家、出卖民族利益的那群卑鄙无耻的叛徒汉奸中的一员。正是凭借这样的卑劣行径,李家得以尽享大清朝整整三百年的荣华富贵,试问又怎么可能发生诸如李家小姐沦落至包衣身份这般荒谬绝伦的事情呢?
实际上啊,那位备受尊崇、被敬称为“老祖奶奶”的女子,真实情况乃是于大清初年,由睿亲王多尔衮统率大军从山东强行掳掠而来的一位出身高贵、来自官宦名门的柔弱千金大小姐。紧接着,她就宛如一件物品似的,被当作赏赐赐予了多尔衮手下的某位章京大人。
且先不去评判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最为精准,然而它们毫无例外地都指向了同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相:这位老祖奶奶啊,她的容貌宛如仙子下凡一般清丽脱俗,堪称国色天香,举世无双。不仅如此,她还性情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同时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哪怕是深陷困境,举步维艰,她仍然能够依靠自身超凡绝伦的智谋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顺利地把自己的子孙后代安置在了高堡台这块风水宝地之上,并且促使他们繁衍生息,家族不断壮大。实在是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心生慨叹!
也许,这位老祖奶奶曾经暗自揣测过,今生今世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踏上那条归家的路途,回到那遥远的山东故乡;又或者,她压根就不知道在这世上是否还有其他血脉相连的亲人存活着。
可即便是处于如此艰难险恶的环境之下,她依然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跟随自己的姓氏——“李”。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果敢决绝的决定,才使得李家这一支脉能够在高堡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毫无疑问,对那位姓那的老爷来讲,他这种讲法做无疑成了那些极度遵循传统礼教规范的旗人们口诛笔伐的焦点所在。依照八旗规定推断,一个孩子若是由包衣女奴孕育而生,即便其生父地位尊崇至极、贵不可言,但这个孩子仍旧摆脱不了低微卑下的包衣身份束缚,绝对没有资格继承主人家的姓氏。
正常情形之下,像这样出身的小孩,不是跟着母亲姓,就是如同小猫小狗一样,被人随心所欲地赏赐个名字就算了事。所以说啊,这位那姓老爷的言辞简直荒谬绝伦到了极点,完全就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不管怎样说,就算这个传说是如此的荒谬离奇,根本禁不起认真推敲与思考,但在众多村落之中,这样有关家族起源的传说故事却真真切切地广泛流传着。
对于那些置身事外的人来讲,也许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重要之事,顶多就是在闲暇时光拿来打发时间、寻开心的闲聊话题而已。可对于这个家族本身而言,它却是无比崇高、庄严而不容亵渎的一种存在!
恰恰是依靠着这些传说,生活在高堡台的包衣们才能够焕发出远超辽东其他地方包衣所具有的那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风采。即便是先有沙俄侵略霸占高堡台并且修建铁路的行径发生,接着又要面对小日本蛮横无理强行掠夺的困境,甚至就连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清朝也已经走向衰败灭亡,他们仍旧凭借着这份早就过时落伍的传说苦苦支撑着自己。
尤其是在1890年至1930内那一段时间里,大量来自热河以及山东等地区的人们如潮水般纷纷涌进了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在这短短的四十年光阴之中,整个镇子的人口数量竟然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长,足足超过了之前的百倍之多!这种变化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更令人感到诧异和不解的是,尽管面对着如此来势汹汹、浩浩荡荡的移民浪潮,那些包衣们却并没有像人们预想中的那样被逐渐同化并消失在这片洪流之中。相反地,他们反而越发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牢固,宛如钢铁一般坚不可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仿佛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其实虽然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大清皇帝,但实际上,高堡台早在大清正式灭亡五年前,也就是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侵略者就占领了这座小镇,高堡台也成了南满铁路的一个三等车站,每天有大量的货物与人员在这里上下车。
也就在此时此刻,在这面积仅有区区三十余平方公里且分布着不足十座规模各异村落的高堡台地区,除去人数稀少且从未超出过二十之数的日本人外,竟然分化出了迥然相异的三大群体。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群传承已有三百余年之久的旗人和包衣们。这些人堪称此地土地当之无愧的原初所有者。尽管在修筑铁路车站之际,他们的部分土地不幸遭侵占,但仍牢牢掌控着绝大部分的领地。
故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皆依赖于对土地的悉心经营来维持生计,并将前往车站替日本人充当苦役视为奇耻大辱。
然而啊!只要那可恶的日本侵略者稍微给这些人一点点甜头,哪怕仅仅是一个芝麻绿豆大、毫不起眼的工头之类的小官儿;或者就算是类似于治安队这样不仅没什么名气而且连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差事儿,这些人也会立刻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变得尊贵无比了起来。他们甚至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周围所有的人,可以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啦!仿佛整个世界都要围着他们转似的,这种行为简直让人唾弃和不耻!
第二个群体乃是源自热河之地的移民们。
遥想那热河之地,往昔岁月中乃是八旗子弟破关而入后精心构筑的关键要冲以及坚实后盾所在之处啊!
正因为这样,生活于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大多数皆与本地的旗人或者那些忠心耿耿的包衣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联系。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他们这一次纷至沓来,每个人的心中无不怀着前去投靠自家亲戚的美好憧憬和殷切期望呢!
且看那程永祥吧,虽说他本人乃是堂堂正正的汉族之人,然而实际上,早在五六代之远的时候,其祖上便已经漂泊流离到了热河这个地方,并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以租种旗人老爷们的耕田为生!而这一回,他毅然决然地迈上了通往高堡台的漫漫征途,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打算去投靠同村之中的某一个包衣亲戚罢了。
通常情况下,一旦寻得亲戚,多半都会选择成为地主家的长工。毕竟,这份差事算是一份安稳可靠的生计,不仅能够填饱肚子,而且在农闲之时,还可以去车站找一点苦力的活儿干,勤勤恳恳地劳作数年,兴许还能积攒下一些钱财呢!待到镇子上某个旗人或者包衣时运不济、逐渐衰败之际,说不定就能趁机买下那些土地呢。反正嘛,在高堡台这个地方,耕地本身并不怎么珍贵,真正有价值的土地全都掌握在满铁手里!
第三种人通常来自于山东地区,亦或是热河河北一带。他们背井离乡、漂泊至此,举目无亲,无处投靠,只得无奈地前往车站寻觅一份终日不得停歇的一日一结工钱的苦力为生。
这类人群常常遭受他人鄙夷和轻视,被视为社会底层最为卑微的存在。然而,世事难料,任何事情都可能有出乎意料的变数。倘若时运亨通,这些苦力有幸转正成为站内的正式员工,乃至晋升为某个小小的头目,那么他们将瞬间超越上述三个群体,一跃而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尽管历经岁月沧桑,如此幸运者寥寥无几,但其中最为声名远扬的当属程永祥一家子。正是因为他的成功范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众多苦力们原本黯淡无光的未来之路,让他们仿佛在无尽黑暗中捕捉到了一丝微弱却又充满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