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第49章 刘邦的最后布局

   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汉书·张陈王周传》

   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曾被流矢射中,经过修养后虽然伤势有所好转,然而已经年过六十的刘邦本就身体虚弱,由于返京途中舟车劳顿,再加上返回长安后又忙于国事,导致伤势出现反复,到汉十二年(前195年)三月时,病体已是十分沉重。

   由于太子刘盈此时尚且年少,而天下局势又不稳定,吕雉和一众大臣对于刘邦的病情都十分关切,反倒是刘邦自己看的很开。与那些一心追求长生的君王不同,刘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本就难以避免,又何必过于强求。

   正因如此,当吕后费劲心思找来名医为刘邦诊治时,刘邦看着眉头紧锁的所谓名医,只是很淡然的问了一句情况如何。

   医师听到问话,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说道,“陛下放心,此病可以治好。”

   然而,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再加上医师如此神态,刘邦岂能不知道这是对方在宽慰自己,因而大骂道,“我以一介布衣之身,手提三尺之剑夺取天下,难道不是因为天命吗?命运在天,即便扁鹊再世,又有什么用处。”

   因此,刘邦不再让医师为自己诊治,只是赏赐了黄金五十斤让便让其离开,而对于吕雉请来的其他医师,刘邦也一概不予接见。

   在自知病体难愈的刘邦看来,与其枉费心机延续性命,倒不如趁着有限的时间来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确保皇位的传承和江山的稳定,为儿子刘盈坐稳皇位铺平道路。

   实际上,随着年岁的增长,早在易储失败之后,刘邦便已经开始着手布置身后之事,而刘邦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压相权。

   自刘邦起兵以来,萧何便长期坐镇后方署理政务,“楚汉争霸”时期,萧何更是长期长期坐镇关中,巩固刘邦对秦地统治的同时,为前方大军提供粮草、兵源。可以说,正是有萧何坐镇后方,为前线的刘邦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和援兵,刘邦才能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没有走向崩溃,并最终击败了项羽。

   彼时,出于对萧何理政能力的信任,再加上刘邦对于政务确实一知半解,无论是萧何制定的各种法令制度,还是设立的宗庙、社稷、宫殿、县邑,凡事种种,只要萧何禀报,刘邦无不应允,更是允许在萧何在来不及上奏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先行办理,待到事后再行禀报。

   正是因为有萧何坐镇后方署理政务,刘邦才能在“楚汉争霸”时全心全意的在前线与项羽交战,才能在西汉立国后放心领兵出关平叛,而不用担心后方生乱。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项羽已败,异姓诸侯王威胁已除,天下归于汉室,长期署理后方事务的萧何,却反而成为了皇权的威胁。

   正是由于萧何长期坐镇后方署理政务,政令决策、法律制度、人事任免等全部出自其手,对于这样一位大权在握,又声望卓着的大臣,刘邦在位之时尚能压制,可是一旦刘邦去世,年少的刘盈即位,恐怕就要面临被架空的风险了,刘邦岂能放心?

   此前,刘邦亲自率兵平定陈豨之乱,萧何与吕后在长安诛杀了淮阴侯韩信,刘邦听说之后,身在前线的他并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于是派遣使者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安排了一个都尉统率五百名士兵充任相国的卫队,以试探萧何。

   得知萧何升任相国,大臣们纷纷前去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秦朝时封东陵侯)前来表示哀吊,萧何见其异于众人,心知必有缘故,于是私下询问其原因。

   召平说道,“您的祸患恐怕就要由此开始了。陛下在外征战,而您只是留守京城,既无战功,也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陛下何故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不过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京师谋反,陛下担心后方生乱,而对您也起了疑心罢了。设置卫队名为‘保卫’,却不是用来表示恩宠的,而是用来监视和防备您造反的。”

   萧何闻言大惊,忙问,“依您之见,该当如何应对?”

   召平说道,“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将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资助军需,陛下见您不贪恋权力,又忠心耿耿,自然就会放心和高兴了。”

   萧何采纳了召平的建议,派人上书刘邦辞去了所有封赏,并献上了家财,刘邦这才安心,直到陈豨叛军被击溃后,这才返回长安。

   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后,刘邦再次领兵出征,出于对后方的不放心,刘邦多次派遣使者回到长安,询问萧何在做些什么。萧何为了表示忠心,便按照前次召平的建议,一面努力安抚百姓,稳定后方,一面将所有东西都送往前线供应军需。

   有个说客听说后,对萧何说,“您恐怕不久就要遭受灭族灾祸了,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已经封无可封、升无所升。此外,从您刚进关中时起,就深得民心,至今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而您也总是勤勉办事,以取得百姓的欢心。陛下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就是担心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这样的话陛下就会对您就放心了。”

   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采取自污的方式来化解猜忌。刘邦得知萧何身居相国之位,竟然贪图小财,这才放心。

   当刘邦平定英布叛乱班师回朝,百姓们拦路上告,说萧何以低价强行购买民宅,价值数千万之多。刘邦回到宫中,萧何前来拜见,刘邦笑着道,“当相国的竟然侵夺百姓财产,为自己谋利!”遂将百姓们控告他的上书交给了萧何,说道,“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

   萧何趁机为百姓请求说,“长安一带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与其白白荒废,不如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

   对于萧何贪图钱财、谋取私利,刘邦嘴上训斥,内心深处实际上却很高兴,毕竟对于帝王来说,贪恋钱财、田宅都不是问题,那说明你还有所求,帝王最怕的反而是大权在握而又无欲无求、克己自守之人。

   因此,当刘邦听到萧何将上林苑赐给百姓的建议后,大为恼怒,认为他这是在收买人心,怒斥道,“相国你大收商人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遂下令将萧何交给廷尉拘禁了起来,甚至给他上了刑具。

   数日后,一位姓王的卫尉替萧何求情说,“当初陛下与楚军相持数年,陈豨、英布造反时,陛下亲自率兵外出平叛,相国留守关中,如果他有异心,只要稍有举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不属于陛下了,相国不在彼时为自己谋利,如今难道就会贪求商人的钱财吗?”

   刘邦当然明白萧何并无反叛之心,也知道他讨取上林苑乃是真的出于好意。不过,对于刘邦来说,已经年事已高,而又在战场上负伤,担心时日无多的他,不得不加速为太子刘盈铺路,他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打压相权,加强皇权罢了。

   因此,在卫尉劝谏的当日,刘邦便命人将萧何给放了出来。经过此事,萧何也明白了刘邦的用意,随后便光着脚入宫向刘邦请罪。

   在打压相权的同时,刘邦也明白,想要确保朝廷的稳定,江山的稳固,就必须尽量使各方势力的达到平衡,使其相互牵制,如此皇位自然就稳固了,

   对于皇后吕雉拉拢朝中大臣,刘邦不是不知道,然而他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有意放权让吕后参与朝政,为的便是培养她的施政能力,使其在自己百年之后,可以辅佐刘盈治理天下,对外廷的功勋宿将予以牵制。

   由于汉初沿用秦国的军功爵制,这些功勋大臣不仅各个裂土封侯,而且大多担任要职,刘邦在世时,一个个倒是安分守己,可一旦刘邦去世,他们可未必服气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天子,而对于性格本就仁弱的刘盈来说,他很难震的住这群功劳卓着的骄兵悍将。

   因此,在刘邦看来,吕后拥有野心未必便是坏事,反而可以在自己百年之后,辅佐刘盈牵制外廷。

   当然,鉴于朝中吕氏的力量本就较强,刘邦对于吕后也并非全面放权,在允许其染指朝政的同时,为了防止权力失衡、吕氏专权,他极力阻止吕氏染指军权。在他的一番操作下,如今拥有吕氏背景,且仍然掌握兵权的,便只剩下了正在攻打燕国的舞阳侯樊哙。

   在刘邦看来,经过自己数年的布置,这种“内廷外廷互相牵制,以同姓诸侯为皇室屏障”的权力架构,应当足以确保刘氏江山的稳固,而如今的首要任务,便是将这种权力架构稳固下来。

   数日之后,数十队怀揣刘邦诏命的使者从长安城中疾驰而出,出函谷关后奔赴各地,诏命各地诸侯王和开国功侯入京会盟。

   待到诸侯王和开国功臣齐聚京师长安,刘邦先是明确了自西汉立国以来先后册封的燕王刘建、代王刘恒、赵王刘如意、齐王刘肥、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等刘姓九王,再加上长沙王吴臣共计十位诸侯王,以及一百四十三位彻侯。

   然后与这十位诸侯王、一百四十三位功侯杀白马、歃血为盟,共同约定“非刘氏上所不置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击诛之。”意思是说,不是刘氏子弟且不是天子所封而擅自称王者,没有功劳且不是天子所封而擅自称侯者,朝廷和天下诸侯王,以及各地功侯必将共同讨伐他。

   此前,刘邦在汉六年大封功臣时,曾排过一次功侯位次,当时参与排位的彻侯只有几十人,但由于此后天下战乱连绵不绝,既有功臣再立新功,也有功臣获罪被杀,功侯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多人。

   于是,借着“白马之盟”诸侯王、功侯齐聚,刘邦又重新从一百多位功侯中挑选出十八位,亲自为他们排定座次,史称“十八功侯”。

   第一位:酂侯萧何。身为相国的他,从楚汉争霸时期开始,便长期坐镇后方署理政务,不仅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最大功臣,更是刘邦立国后稳定朝局的最大助臂。

   第二位:平阳侯曹参。长期跟随刘邦的嫡系将领,刘邦麾下最早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在秦末乱战和楚汉战争中略地奇多、文武双全,功劳为武将第一。

   第三位:宣平侯张敖。张敖能够位列第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其父张耳功劳卓着,不仅是第一个归附刘邦的诸侯王,而且带来了赵国大臣孟舒、田叔等十余人,之后又劝降河南王申阳,楚汉争霸时又先后参与平定代地、赵地。其二则是因为张敖毕竟是从诸侯王降封为彻侯的,又是刘邦的女婿。

   第四位:绛侯周勃。作为刘邦嫡系将领,周勃久经战阵,不仅作战勇猛,曾立先登之功,更是在大小战争中先后平定陇西、泗水、东海、雁门、云中、代郡、上古、右北平、辽西、辽东、渔阳等十一郡。

   第五位:舞阳侯樊哙。刘邦麾下最为勇猛的战将,仅史料记载的先登之功便有八次,先后斩敌一百七十六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击败七支军队,攻陷五座城邑,平定六郡、五十二县,又曾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

   第六位:曲周侯郦商。自跟随刘邦以来,先后击溃三支敌军,降服平定六郡、七十三县,俘获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两人,两千石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十九人。

   第七位:鲁侯奚涓。刘邦自沛县起兵时,奚涓以舍人身份追随刘邦,史料虽未记载其具体战功,但《史记》和《汉书》皆称其“功比舞阳侯(即樊哙)”,可见应该也是一员猛将。奚涓生卒年不详,应当是死于战争,后被追封为鲁侯,因其无子,其母代领爵位。

   第八位:汝阴侯夏侯婴。随刘邦起义后,在灭秦过程中,夏侯婴长期担任车兵将领,指挥车兵作战十分勇猛。从刘邦东征项羽开始,夏侯婴开始长期为刘邦驾车,乃是刘邦绝对的亲信将领。西汉立国后,又先后参与了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和英布叛乱的战争。

   第九位:颍阴侯灌婴。于砀郡投奔刘邦的他,在随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中作战十分勇猛,先后升任七大夫、执帛、执珪等爵,“彭城之战”后刘邦组建郎中骑兵,灌婴由此长期担任骑兵将领,堪称楚军克星,先后参与击败了项羽、龙且、项佗、项冠、周兰、公杲、项声、薛公、郯公、项籍、前楚将英布等人的战斗,其中击败项羽和龙且各两次,项佗三次,楚军骑兵大半丧于其手。

   第十位:阳陵侯傅宽。魏王魏咎死后,傅宽以五大夫爵位跟随刘邦,跟随刘邦西进灭秦,一路颇有斩敌破关之功,因功升任右骑将。“楚汉争霸”时期,傅宽长期作为灌婴部将作战,韩信被立为齐王后,忠心耿耿的傅宽被任命为齐国右丞相。刘邦长子刘肥获封齐王后,又辅佐刘肥,并参与平定陈豨叛乱,叛乱平定后被调任代国相国,辅佐代王刘恒。

   第十一位:信武侯靳歙。魏国宛朐县人,在刘邦西进路过宛朐时投奔刘邦,西入关中期间先后斩杀军车司马两人、骑兵长官两人、斩获八十五个首级,俘虏一百余人。“楚汉战争”时期,靳歙同样以骑将身份长期跟随灌婴,先后破别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

   第十二位:安国侯王陵。早年与刘邦若即若离,母亲被项羽逼死并烹煮后,王陵正式投效刘邦。虽然投效较晚,且功劳不算太大,但刘邦对其评价颇高,作为早期独领一支义军的他,更多是因资历位列第十二。

   第十三位:棘浦侯柴武。本为项梁麾下将领,后刘邦向项梁借兵攻打丰邑,柴武遂归入刘邦麾下,后一度脱离刘邦,刘邦引兵西进时再度投入刘邦麾下,并于历下大破齐将田既,后参与“潍河之战”。“垓下之战”时,柴武与周勃统率后备军。西汉立国后,又参与平定韩王信叛乱,并阵斩韩王信。

   第十四位:清河侯王吸。刘邦沛县起兵时,以中涓身份跟随刘邦,早年多有战功,刘邦入咸阳后升任郎将。“彭城之战”时,王吸与薛欧、王陵同为南路军,后又参与楚汉战争,功劳不显但资历极深。

   第十五位:广平侯薛欧。与王吸经历类似,刘邦起兵时以舍人身份在丰邑跟随刘邦,刘邦驻军霸上时被任命为郎将。楚汉战争时期,薛欧曾以将军身份攻打楚将钟离眜。同样是以资历较深的缘故位列十八功侯。

   第十六位:汾阴侯周昌。原为泗水卒吏,刘邦起兵击败泗水郡郡守和郡监后,周昌与堂兄周苛一起投奔刘邦,负责管理旗帜。刘邦获封汉王后,周昌被任命为中尉。荥阳之战时,御史大夫周苛在荥阳失守后被项羽烹杀,周昌接任御史大夫。周昌为官刚直,敢于犯言直谏,被刘邦委托保全的赵王刘如意的重任。

   第十七位:阳都侯丁复。由于《史记》和《汉书》记载冲突,早年经历难以确定,刘邦驻军霸上时,丁复担任楼烦部队的将领。刘邦还定三秦时,丁复随吕泽逼降翟王董翳,后跟随刘邦东征项羽。西汉立国后,丁复因尽忠职守被封为阳都侯。

   第十八位:曲成侯虫达。战国末年齐国人,秦末天下大乱时,虫达率三十七人于砀县归入刘邦麾下,后随刘邦西进关中,被封为执珪爵位,担任二队将,归于吕泽麾下。后参加还定三秦之战,并以都尉之职讨伐西楚。西汉立国后,虫达获封曲成侯,并参与平定臧荼、韩王信的叛乱。

   与诸侯功臣歃血为盟后,刘邦心中一块大石总算落地,在他看来,自己所能做的一切都已经做完,至于子孙后代能否坐稳江山,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