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崇祯重振大明

第574章 战争之年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4004 2025-01-12 22:09

   朱由检十分关注朝鲜战事,他的想法就是,用朝鲜牵制建虏,给大明更多的时间提高实力。

   所以,崔南伊伏击失败后,他立刻命令锦衣卫军情司,把这段时间所有关于伏击的情报搜集起来,交给军事科学院分析。

   军事科学院是皇家科学院的一个分院,如今也是徐光启在兼管。

   负责具体事务的,是他的弟子韩霖。

   此人是大凌河堡的总工程师韩云的兄弟,不但精通城池修建,而且精于兵法和火器。

   禀承皇帝的火器化思想,韩霖提出的战术改进方案是:

   “伏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火铳的射程不够,受地形限制太大。”

   “如果使用的火器射程更远,那就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伏击了。”

   “臣以为可像滑膛火铳一样,在十二毫米轻型线膛火铳之外,研制二十毫米重型线膛火铳。”

   “这样它的威力和射程会大大增加,足以在千米之外狙击。”

   把狙击队正在使用的十二毫米线膛火铳,升级为二十毫米线膛火铳。

   这让朱由检听到后,神色极为精彩:

   『十二毫米的狙击枪口径已经够大了,没想到还想用狙击炮。』

   『这可真是威力不够,口径来凑。』

   『而且千米之外,能够保证精度吗?』

   对此极为怀疑,朱由检询问韩霖道:

   “千米距离,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风速、风向等等,都会影响精度。”

   “而且狙击手的眼睛,能看那么远吗?”

   “难道装备院把瞄准镜造出来了?”

   韩霖惊愕了一下,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装备院正在研制瞄准镜。

   听到皇帝提起,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东西。这让他很是兴奋地道:

   “要是有了瞄准镜,能远距离狙击的人就更多了了。”

   “但是在那之前,臣以为可挑选眼力好的人,让他们当狙击手。”

   这是他的想法,也是他提出研制二十毫米狙击铳的原因。

   大明这么多人口,总有人的眼力远超他人。火铳训练又简单,韩霖认为可以把这些人练好后送到前线去。

   朱由检对此并不看好,因为远距离狙击,涉及到很多东西。风速、风向、气压变化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精度。需要像瞄准镜一样,花费很长时间摸索完善。

   如今韩霖想做,可以让他指导新军的狙击队挑选人,做做前期准备。

   但是朝鲜战事显然不能指望它,远距离狙击手即使培养出来数量也上不去。

   朱由检更希望看到的,是类似朝鲜战争中大规模狙击的冷枪冷炮运动,他在思考之后说道:

   “远距离狙击不易,不可能大规模普及。”

   “最重要的还是发动朝鲜民众,让他们参与进去。”

   “燧发滑膛火铳的射程已经超过弓箭,在和建虏小股军队交手时轻易不会吃亏。”

   “你们军事科学院要尽快编写《民兵训练手册》,用最简单的办法把朝鲜民兵练出来,让他们学会用火铳和手榴弹。”

   “曹妃甸那边生产的燧发火铳,验收后就尽快运到朝鲜去。”

   在朝鲜遭遇建虏入侵前,朱由检就嘱咐锦衣卫尽量把朝鲜工匠运过来。

   在黄台吉率领大军进入朝鲜后,运送的规模就更大了,甚至在朝鲜君臣逃离汉城时,军器寺的工匠都被他们打包运了过来。

   如今这些人在徐利铁的带领下,已经进入了曹妃甸刚建成的工坊。他们的任务就是打造刚定型的燧发火铳,支援朝鲜军民作战。

   在军工救国和评级授勋的激励下,这些朝鲜工匠非常积极。他们在宋应星的组织下,已经开始了试生产。

   甚至,朱由检还打算把一些保密要求不高的火炮同样放在那生产,同样运到朝鲜去。

   他向韩霖嘱咐道:

   “从新军挑选炮手,把轻便易携的火炮送一些到朝鲜去。”

   “这些火炮的射程大多比火铳远,让朝鲜士兵试用一下,看看哪一种适合伏击。”

   “如果能用开花弹炸到建虏,建虏以后在行军和安营扎寨时,就需要顾虑更多东西。”

   把韩霖提出的更远距离狙杀,转变为冷枪冷炮运动。

   所为的不是精确狙杀建虏,而是让建虏一直处于警觉之中,消耗他们平时的精力。

   为此,朱由检把刚刚研制出来、精度很差劲的火箭炮都送到朝鲜一些,让建虏尝尝火箭弹袭扰的滋味。

   新军擅长使用迫击炮的小队,也被他派了一些去朝鲜。用以训练朝鲜人使用迫击炮,在山梁后面远距离抛射袭击。

   可以说,在有了新研制的各种新式武器后,他从后世听到看到的东西,都开始尝试用出来。

   为此,朱由检特意道:

   “朝鲜之战不要求必须取胜,只要建虏有损失,那就立了功绩。”

   “还有,让朝鲜民众尽量把他们劫掠的物资夺回来或焚毁,不让他们带出朝鲜去。”“让洪承畴对此制定个办法,解救朝鲜民众、夺回被掠物资,同样都要记功。”

   把立功的要求放得低低的,反正是把朝鲜的土地封出去。

   建虏很快就会发现,他们遇到的袭击会源源不断,大明的新装备和新战术会层出不穷,将来总有一天,会出现克制他们的东西。

   军事科学院就有专门的战术研究所,对军情司搜集的战术、战法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还有战史研究机构,搜集和整理历史上的各种战斗资料。以史为鉴,从中寻找有益的东西。

   其它的战略庙算、实战演习、指挥、训练、后勤、装备、工事、军医、兽医、通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机构,也在陆续建立。

   大明的战争机器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学,以一个全面的姿态,对建虏碾压过去。

   朱由检在建虏为当前最大敌人的同时,还打算把建虏当成磨刀石,把大明的战争机器磨合完善,用以全球征战。

   在这个世界帝国开始出现的时代,大明不会再困守传统的势力范围。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朱由检的引导下,已经放眼世界。

   海军旅将郑芝虎,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个经常看报纸的人,他时常在《明报》的地理专栏,看到各种对海外事物的介绍。

   还有郑和下西洋时,同行的人留下的各种笔记。

   里面有西洋各国的事情,还有郑和舰队的征战事迹。

   这让他心中非常向往,起了游览世界、征战四海的心思。

   然而他在海军,现在却只是负责搞后勤。

   虽然因为给大凌河堡运输物资,他被皇帝授予世袭男爵、一等男,官职也提升为旅将。

   但是他的心中,仍旧觉得不痛快——

   作为一个志在大洋、在海外建立诸侯国的人,他不甘心一直在后方负责运输,靠积累的功劳升上去。

   所以在听说朝鲜那边按照首级封爵,标准极为明确后,他就向海军提督俞咨皋请求,要率兵去朝鲜。

   他打算多杀几个建虏,尽快把自己的爵位提上去。

   反正这次也没要求战争胜败,只要拿到首级,就算立下功绩。

   甚至对于有各种记功人员的军队来说,只要能确认击杀,就能把相应功劳记上去。

   他的这个请求,得到俞咨皋的认可。枢密院这边在大凌河那边冰封后,也同意他率兵到朝鲜去。

   郑芝虎因此写信给大哥,让他多招募人员,送到朝鲜帮自己立功绩。

   在日本帮姜曰广招募浪人的郑芝燕,因此迎来了机会,他被郑芝龙命令带着招募的士兵去朝鲜,帮郑芝虎立功绩。

   这些日本人颇有擅长铁炮的,能转用大明的火器。他们在火铳上称得上朝鲜人的老师,朝鲜人能做的他们也能做到。

   对于急需兵力的朝鲜来说,面对郑芝虎的帮助应该来者不拒。但是朝鲜君臣那边,却坚决拒绝了此议:

   这不仅是因为朝鲜和日本有世仇,不想接受日本人的帮助。

   还因为他们担心里面有江户幕府的探子,被他们探知朝鲜虚实,起了侵略心思。

   到时候北虏南倭一起作乱,就算有大明天兵帮助镇压他们,朝鲜人也要受很多苦。

   所以朝鲜君臣,非常硬气地拒绝了日本火铳手,甚至连釜山的倭馆,都被他们暂时关闭。

   郑芝虎立功升爵的心思,因此遇到了当头一棒。

   姜曰广用日本士兵立功的心思,也这样被朝鲜君臣掐灭。

   两人很是不甘,甚至想发动关系逼迫朝鲜君臣同意。

   但是朝廷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们不得不熄下这种心思:

   因为朝廷决定,派遣派内阁次辅施凤来、理藩院副掌院周永春,主持顺仁王册封仪式。

   这显示了朝廷对朝鲜的看重,也代表着顺仁王就算比不过宗室藩王,也会像顺礼王那样,在朝廷有很高的地位。

   这让他们只能无奈罢手,把招募的日本士兵派到南洋去。

   那里同样需要士兵,被封为子爵的松前公广已经率领武士过去。

   大明在北方和建虏作战的同时,南洋的战事丝毫没有停歇。郑芝龙、李国柱等人,已经开始在南洋开藩。

   西南平定奢安之乱的战争、西北剿灭盗匪的战争,也一直在持续。

   可以说,又逢己巳年的大明,又遇到了一个战争之年。东南西北四边,都在发生战事。

   枢密院也因此忙得焦头烂额,每天都有很多的命令发出去。

   朱由检对此也不得不庆幸,幸好他组建了一个专门的枢密院。

   否则只靠兵部,真是忙不过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