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儒乱中山
汉王接见了降将宋丰,一番抚慰之后,令宋丰彻底归心,成为汉国一名偏将,归征东将军聂政领导。
汉王下令易十七立即率领一军南下,打着“抗胡救燕”的旗号,向中山国借道而过,迅速突入燕国。
进入燕国之后,首先攻占燕下都武阳城,然后回师从背面攻击山中阻挡大军东进的险塞,彻底打通飞狐道,再由聂政率领主力东进。
宋丰经营鸿之塞多年,立即起身告辞,准备给易十七当带路党去。
汉王叫住了宋丰,道出了自己胸中的疑问:“宋将军,中山人彪悍,号称千乘之国,朝公子焉何敢于虎视中山,朕实不解,请将军为朕解惑!”
宋丰规规矩矩地答道:“启禀我王,中山桓公复国之后,与中山成公两代君主,确实励精图治,国力大盛。”
“今中山之主名厝,继位以来,信任儒家,重用儒生,强调忠、孝、仁、礼、信,服务日趋华丽,武备日渐荒怠,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颓势渐显,故朝公子欲有所图。”
宋丰双手奉上近来收集的一些中山国的资料,供汉王研判形势所用。
汉王翻开一看,哇!没想到中山国的文字如此优美,字体修长秀丽,匀称流美,素雅明快,堪称战国最美古文字。
不过,在大争之世,一个国家醉心于文字改革,强调书写之美,估计也没有什么心思花在争雄上。
难道是吕进、狐哀在中山国搞什么麻痹战术?
于是汉王问道:“闻听中山文有吕进,武有狐哀,皆贤人也,焉何至此?”
宋丰道:“王上所知稍迟矣。今吕进虽居太傅,却无实权;狐哀更被贬至左人为守。当今朝中当政者,国相司马熹,客卿孟轲。”
俱酒吃了一惊,没想到中山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吕进和狐哀已经失势,而孟子竟然成了中山国和客卿!
一辈子讲究“仁政”,总梦想着“复礼”的孟轲执掌中山,用儒家思想那一套来应对这个争霸的世界,根本就是庸医治病,药不对症,中山不死都不行!
送走了宋丰,汉王脸色严肃地对聂政和怀木道:“锦衣卫对中山情报不够重视啊!中山国出现这么多变数,朕竟然不知。传令邓陵子,加速对中山国的布局,要视中山如视天下诸侯,不可偏废。”
易十七率军穿过鸿之塞,突然出现在中山国境内,浑不设防的中山边邑一片慌乱。
易十七严格执行汉军的军纪,只言汉军至此是为了北上抗胡,对沿途军民秋毫无犯,然后又迅速折头北上,越过防守稀松的燕长城,再次折入了燕国境内。
汉军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中山中虚晃一枪,倏忽不见,令中山国上上下下惊愕不已。
被边缘化了的吕进和狐哀,此前根据汉王的命令,专心潜服,等待王师。今天闻听汉军突然过境,皆是惊喜。但又不明就里,遂通过专门管道向汉国方面探听消息。
受当今中山国君重视的国相司马熹是一位庸才,对上溜须拍马,对下排斥异己,是个妥妥的内斗高手。但中山君主很喜欢他,封之为蓝诸君。
中山国大臣季辛也与司马熹不和,司马熹知道季辛和爰骞有仇,就暗中派杀手杀死爰骞,然后嫁祸给季辛。中山国君认为是季辛所为,便将季辛诛灭,司马熹一下子除掉了两个潜在对手。
中山君主的两个妃子——阴姬和江姬争夺后位,阴姬的父亲求司马熹帮忙。
司马熹在出使赵国的时候,故意夸奖阴姬美貌,成功吸引了赵国国君的兴趣,欲求阴姬。
司马熹回到中山后,告诉中山国君:赵侯惦记你的女人呢!
中山国君非常愤怒,又惹不起赵国,就向司马熹问一个两全之策。司马熹说:“立阴姬为后,以绝赵王之意。”就这样,帮助阴姬登上了后位。
孟轲入中山之后,更是奇葩,他主张中山国君要重用儒生士人,中山之君听之,亲自到穷闾陋巷去拜访儒生。这样一来,整个中山国都开始学儒,耕者惰而战士懦。
司马熹与孟轲一拍即合,他们主张中山国是一个仁义之国,热爱和平,应该裁撤军队,节省军资,发展生产,让军队的武夫们都回来种田。
中山国君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一下子裁撤了一半左右的军队,许多能征善战武将和老兵,都被裁撤了。中山国此举,不啻自废武功,儒家成功地将中山国忽悠瘸了!
同时,又以文人治国为由,将一批不学无术,纸上谈兵之辈纳入朝中。司马熹则趁机大肆收受贿赂,使中山朝堂充斥着投机取巧之辈,举国国力大衰。
孟轲以为自己找到了施展拳脚的乐土,其实他不过是司马熹把持朝政的傀儡而已。
吕进和狐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边缘化的。
汉军这么大摇大摆地过境中山,国人议论纷纷。消息传到中山国都城灵寿,中山国君问计于司马熹和孟轲。
司马熹见汉军没有攻掠中山之地,自己的相权也比较稳固,只想埋起头来做一只鸵鸟,于是大言不惭地道:
“汉军所过之处,皆穷乡僻壤,于国无碍。待臣派一行人,责问汉侯,命其向王上致歉!
孟轲的主张则更奇葩:“昔者夷狄入侵,齐桓公‘尊王攘夷’,遂成天下霸主。今东胡祸乱燕国,君上自当发兵北上,驱逐夷狄,光复燕国。如此必可为天下诸侯所景仰。如此大功,岂容汉人独占?”
喜欢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