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火器技术
完成扩军后,各队伍也进行着严格的训练。
刘綎也跟龙虾兵学习着新式练兵之法,锻炼士兵的服从性,做到令行禁止!
即使前面是悬崖,只要没有命令,士兵们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新兵们每天都在进行着魔鬼训练,被龙虾兵不断的摧残了一个月,已经有一种精兵的感觉了,
曹华这边新招的4000人不仅要学会使用火枪,还要学会使用火炮。
火器的使用都比较简单,比培养一名弓箭手,还有那些会武术,马术的士兵容易很多。
拉动弓箭需要很大的臂力,弓箭手虽然射的快,但是弓箭却没有火枪的威力大,而且一般的弓箭手持续输出十多根箭羽后就拉不动了。
火枪手就简单的多了,装弹又不费力,训练火枪兵只要训练他们的服从性,还有训练体能,拼刺刀就可以了。
而一名成熟的弓箭手没有几年的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训练骑兵就更难了,单单熟练的学会骑马就很困难,马匹跟士兵吃的东西也多,学会骑马后还要学骑砍,培养一名精锐骑兵,不仅是一件十分耗费钱财的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火枪兵只需培养一两个月就可以杀阵杀敌,打没了后。很快又能重新训练一批,这也是为什么火器很快就取代冷兵器的原因。
此时的火炮就也简单,系统给的火炮都是定装火药,曹华自己也是生产的定装火药,炮兵们根本不需要掌握装药量,只需教会他们调节炮身的角度,测算目标的距离。
300系统炮兵,准备了一些尺子给这些新兵,让这些新兵按照尺子上的标注调节炮身的仰角,再教他们如何测算目标的距离就可以。
经过考核后,每个炮手才能有三次实弹射击的机会。
如果不达标,那就失去成为炮手的资格,待遇也会下降。
所以,炮手们对自己不够自信的话是不会轻易使用三次实弹射击考核的。
随着朝鲜那边的工匠到来,曹华也拥有了生产火绳枪的能力。
这些朝鲜工匠做出来的火绳枪性能也挺不错,跟普通火绳枪一个水准。
曹华最想要的是大明那边的鲁密铳制造技术,如果说唐刀是刀剑类的巅峰,鲁密铳可以算是火绳枪里面的巅峰。
西方的火绳枪传到大明时,在嘉靖年间就改进仿制了一批,足足生产了上万支火绳枪,也就是大明那边常说的鸟嘴铳。
一次就生产上万支火绳枪,足以见大明对火器有多重视。
从这也可以看出大明的底子的雄厚。远不是西方那些小国可以比拟的。
大明亡了的消息传到西方后,那些小国都非常的震惊,他们想不通为何如此强大的明帝国会灭亡!
鲁密铳是火器专家赵士祯根据鲁密国(现在的土耳其)进贡的火绳枪改进而来的。
普通火绳枪1.2米长,只有130米左右的射程,也就是说超过130这个距离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精度在30至40米不等。
而赵士祯改进过来的鲁密铳有2米长,加大弹丸,装药量也增加,枪管加长了造价自然也比鸟嘴铳高。
有150米以上的射程,比其它任何国家生产出来的火绳枪都要先进,只有燧发枪能与之一较高下。
就连300年后辫子军用的火绳枪都不如鲁密铳,可见大明的科技水平有多先进。
而且鲁密铳还是在1598年发明出来的,赵士祯结识了来自鲁密国的使者,并跟他要了鲁密国那边的火绳枪制作之法。
随后赵士祯就自费请工匠一起研究并改进,制造出了更为先进的火绳枪,并命为“鲁密铳”
鲁密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枪托那里装有刀片,用作近战。
使用时一捏开关,刀片就会弹出来,就像一把关公使用的长柄大刀,比装在枪口那里的刺刀威力还大。
赵士祯为了士兵们着想,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于是,赵士祯就把鲁密铳交给工部,兵部经过多个部门官员的检验。最后提交到万历皇帝那里。
万历皇帝见到这等神兵利器,也很是高兴。
当即就要1万支鲁密铳的订单,大手一挥直接拨款3万两银子给工部,也就是说在没有被贪污的情况下,每支鲁密铳的造价也就3两银子一支。
但可惜1万支鲁密铳没造的成,只因没事干的御史又跳出来搞事了。
起初御史的存在就是为了限制皇帝瞎闹乱搞事情,监察百官的,是属于监察朝廷官员的部门,有着闻风而奏的权利,就是不需要证据,只要听到什么消息就可以直接上奏弹劾官员。
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可以随便的弹劾,投诉,喷人。
说权力不大,他们又可以随便弹劾官员,随便投诉。
说他们权力大,他们官职又不高,也没有多少实权,只是监视百官,闻风而奏,最大的权力就是一张可以随便乱说的嘴。
是一个十分奇葩的部门,就连皇帝都头疼不已!
御史们不让制造鲁密铳的理由是,造价太高,会增加国库,百姓的负担。
更为奇葩的理由是鲁密铳威力太大,会让士兵们不思进取,只想靠着火枪取胜,士兵的尚武精神会退化。
甚至这些御史言官甚至还说赵士祯人品有问题,造鲁密铳也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至于目的是什么,那我们就不知道了,只能让有关部门去查。
这就是御史的厉害之处,不需要任何证据,就可以乱说。
赵士祯也很是无奈,自己也是一个文人,吟诗作赋都不在话下。
只是对火器比较感兴趣,我就造个火枪而已,怎么就人品不行了?搞的跟谋反似的,这火枪我不造总行了吧!
最后吵来吵去,啥事也没干成,也难怪万历皇帝跟大臣们不和,文官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皇帝想干点什么事情,都要被大臣们百般阻拦!
就连万历皇帝那么聪明的人都斗不过那群大臣,每次要干点什么事,总是被他们给搅和了。
最后实在拿这些御史没办法,万历皇帝只能下旨停止制造火器的工程,把钱都退回来。
问题来了,3万两银子居然只退回了1.6万两,从户部刚拨款到工部,还没动工呢!也没买材料,没发过一两工钱,怎么就只退回1.6万两?
1.4万两银子去哪了?随后相关部门赶紧去查账本,结果工部报告说账本被烧毁了。
凭空消失的1.4万两银子成了死账!从户部拨款到工部,工部再到火器制造部门,再到具体负责人,三道工序就漂没了一半的钱,他们也挺规矩,拿的都基本一样多。
可惜了大明空有最先进的火铳技术,却无法用来杀敌。
要技术有技术,要钱有钱但火枪却没能造出来!
此时的鲁密铳技术应该还存兵部的兵器录那里。包括赵士祯的神器谱应该也在大明工部那里保存。
直到崇祯时期,大明这才想起鲁密铳,但是此时的大明早没钱了,到处欠着士兵的军饷,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制造鲁密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