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短视频通古代,祖宗们都惊了

第170章 朱高煦:那可是我的挚爱亲朋,得加钱!

   东汉末年

   刘备目光炯炯地地盯着郑和的名字,叹道:“后世的大明朝,固然出现了不少的大太监。

   但,也是有郑和这样的人物存在。

   不仅仅具有超高的作战之能,对皇帝忠心耿耿,还可率领众多的船队前往海外,向海外展示大明国威。

   这样的人才,为何...”

   说着说着,许是想到了汉室的那几位荒唐至极的帝王,以及使朝堂变得乌烟瘴气的太监之徒,刘备的语气变得有着些许哽咽。

   自从看见天幕中呈现的画面后,刘备他们的某些行动,也是格外顺利。

   可,不管是到了何时,心里还是有些许担忧:

   得知不少未来之事,就一定能够改变结局,真正的兴复汉室吗?

   我已经失败太多次了,还会有成功的机会?!

   下意识地把目光望向诸葛亮,刘备张口欲言,话到嘴边,恍然想起,自己早就问过军师相关的问题。

   若是再继续问一遍,怕是军师也会心生厌烦的吧。

   心思敏锐的诸葛孔明,自是注意到了刘备的动作,摇了摇手中的羽扇:“主公,亮知您想要说什么。”

   刘备旋即苦笑,不再遮遮掩掩:“一切都瞒不过军师。”

   看向远处,开口道:“这片乱世之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料想,当年太祖皇帝于秦末乱世起势时,也很难想得到,会成为这方天下的帝王。”

   诸葛亮手里的羽扇停下了,略微思索一番:“这方天幕呈现的画面,主公可以得见,曹操他们也能见到。”

   刘备不解地看向了诸葛亮,一时没明白,军师为什么会突然间说这样的一句话。

   于是发问:“军师的这话,是何意?”

   “亮知晓,主公兴复汉室的决心不会改变。

   即便遭逢的挫败再多,主公也依旧没有放弃。

   那么,哪怕提前了看见未来的结局,有些事依然要去做,不是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主公走上了这条道路,便要一直走下去。”

   突然地,诸葛亮的脸上现出坚定之色:“亮定会永远追随主公,决不背叛。”

   见此情形的关云长,也没有半分的迟疑,朝着刘备行礼:“大哥,云长所想,亦和军师一般。

   在兴复汉室这条路上,我们决不放弃。”

   一脸懵逼、不知所以的张飞,后知后觉地来到关羽的身边,同样是躬身行礼:“大哥,俺也一样!”

   此时此刻,刘备心里仿佛涌入了一汩汩暖流,激动地望着诸葛亮等人,我常常在想,我这样的人,真的能成大业吗?

   我这样的人,面对上曹操他们,有与之抗衡的势力吗?

   有孔明他们在自己身旁,我还须担心什么,大业必成。

   就算最后还是倒下了,也尽了最后的力量。

   刘备弯下身,一一将他们等人扶起:“军师,有你相助,实乃孤的幸运。”

   与此同时,刘备也在心中暗道,若真有兴复汉室的那一天,我也要寻一个像郑和那样的人才。

   率领船队地远渡四海,扬大汉国威。

   【然,郑和的数次西洋之途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更是历经了诸多坎坷。】

   【永乐帝朱棣驾崩后,为了节省大明的钱财用度,也为了使百姓更好地休养生息。】

   【仁宗皇帝朱高炽为此下了一个重大决定,停止一切下西洋的活动。

   朱高炽是一个仁慈的皇帝,认为此举,有助于大明接下的发展。】

   【无法下西洋的郑和,在仁宗一朝,也是只得留在南京,什么也做不了。

   一身的能力,只能白白浪费。】

   【自小身体不佳的朱高炽,坐上皇位没多长时间,便轰然病逝。】

   【自此,太子朱瞻基登上皇帝之位。】

   【与其父朱高炽相比,朱瞻基的性子可谓是截然不同。

   可就是这样,郑和的处境还是没有多少变换,依旧是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

   【那个时候的郑和,在做着什么呢?】

   【身有大能力的三宝太监,当时的主要事务,就是修缮南京各个地方的宫墙。】

   【曾经驾驭无数船队在危险重重的海洋上航行、为大明宣扬国威的郑和,却落到了这般田地。】

   【光是想想,也是令人唏嘘。】

   【朱瞻基对于郑和所作之事,也多有不满,还时常对身边之人谈论。】

   永乐年间

   逐字逐句看着上面信息的朱棣,几欲双眼喷火,仿佛快要抑制不住心里的愤怒。

   在自己死后,太子他们竟如此对待郑和。

   尤其是朱瞻基,这位自己看重“好圣孙”,你让郑和修缮宫城。

   就这么件无关痛痒的小事,还要对此不满。

   当个皇帝,把你能耐的,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不说郑和远洋航行为大明做出的贡献,单单是当年靖难,郑和也做出了不少的战绩。

   这些,莫不是你们都忘了。

   粗中有细的朱棣,很快地察觉到了郑和眼底之下潜藏的落寞。

   是了,要换做是咱,也会有如此情绪。

   为大明做出了诸多的奉献,结果到了最后,还要受到那般的对待。

   朱棣很明白,一身才能无法施展,到底是种怎样的感受。

   就好比自己一名武将,最喜做的事就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斩杀敌人首级。

   每次坐在朝堂之上,自己都烦躁难忍,随时都想离去。

   瞥了一眼下方的汉王,朱棣心里纳闷,老二这混蛋玩意儿,怎么这会儿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现下,可不像是他平常的作风。

   朱棣不知道的是,朱高煦这个时候的心情,尤为丰富。

   有着常年斗争经验的汉王,此时罕见地学会伪装。

   朱高煦心道:从天幕的信息上看,大哥登基后,没用多久就驾崩了。

   虽没显现具体时间,大胆地猜测,坐上皇位应当不会有一年。

   我记得后世之说起过,朱瞻基是个早夭之人。

   暗暗地,朱高煦下了个决心,等大侄子驾崩后,我朱高煦也未尝不能坐上那皇位。

   以藩王之身行造反一事,朱高煦是不会再做的。

   因为,他早就看到过自己的命运。

   等大侄子死后,才是最佳的机会。

   可,万一自己死在了朱瞻基前面,这好像以前都前功尽弃了。

   不行,我可以让我的后人伺机而动,土木堡一战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二哥,二哥!”朱高燧站在朱高煦身边,小声地提醒,让他去看爹的眼神。

   反应过来的朱高煦,立即抬头,迎面对上了朱棣那蕴含深意的目光。

   这,这是?

   朱高煦与朱棣一起作战过多次,十分明白这眼神,意味着什么。

   奇怪了,好端端地,老头子为什么会露出这神情。

   余光再度看见天幕上的信息,仿若有一道闪电,直冲入朱高煦的脑袋中,令他瞬间头脑清明。

   是了,应该就是这样。

   老头子,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一天,你让我配合来对付大哥。

   只是我为什么要帮你,你要不要仔细地想一想,这些日子,我挨了多少的打。

   这一切,全都是你造成。

   把头一别,朱高煦也看向了别处。

   朱棣:“???”

   这混小子,你竟不愿听咱的话?

   握起了拳头,朱棣有一种想要揍朱高煦的冲动。

   不过还是忍了下来,现下,并不是个最佳时机。

   暗中朝朱高煦竖起三根手指,意思则是,你只要做了,咱便答应你三件事。

   朱高煦并不满足于此,冷冷地哼了一声,朝朱棣递过去一个眼神,“你要我对付大哥,那可是我的挚爱亲朋,得加钱!”

   朱棣:“……”

   无语之下的朱棣,艰难地再竖起了一根手指。

   要是朱高煦再敢得寸进尺,咱今日就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父爱如山。

   眼见达成了目的,朱高煦不再浪费时间一步步地走到了郑和身边。

   现出一种复杂难名的神态,用力地拍打着郑和的后背:

   “郑和兄弟,大哥他们的做法,实在是太令人气愤了。

   不论是在靖难前,还是现在,郑和都为大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你们父子二人,非但不好好地对待,还尽是不满。

   你,你们这么做还有没有把爹放在眼里,让那些为了大明为牺牲在海外的人怎么想?”

   朱高煦本来还想说得猛烈一点,顾及这里还是公众场合,就稍微收敛了一番。

   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棣,此时也是满意地点头。

   这方面,老二一向做得不错。

   “咳咳!”朱棣轻轻地咳嗽一声,缓缓说道:

   “太子爷,咱知道,你是为了大明着想。

   这一点,咱不会过多怪你。”

   朱棣自身也清楚,自己常年征战漠北,都是把大后方交给了朱高炽。

   而太子监国,也管理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乱子。

   “下西洋这事,是万万不能停下的,朕命恩郑和做这些,不单单是寻找建文这小王八蛋。”

   朱棣的语气里面,也是于此时增添了一丝情感:“你们要知道,大明是很大,可这天下间,不只有大明!”

   “远洋航行,与诸多地区进行交流,这对大明而言,并非是害处。”

   猛地一拍龙椅,目光如电,瞄准了朱瞻基:“大孙,你让咱很失望。

   那样对待郑和,你可想过郑和的感受!”

   “皇爷爷,我…”朱瞻基有心想要辩解,却不知如何开口。

   朱高煦高声道:“大侄子,郑和就在这里。

   该怎么做,难道还要我们教你!”

   朱瞻基缓步走向郑和,正欲行礼时,郑和一把将之拦住。

   “太孙,千万不要如此。”郑和语气平静。

   郑和只想到达心里的是朝圣之地,只要有生之年能够去往,也就无憾了。

   其他的,也不过多在乎。

   朱棣也是摆摆手:“好了,大孙你知道错了就行。

   先行看天幕吧。

   咱也是想看看,后世之人会怎样来评价郑和。”

   听到这话,郑和也是恍然,旋即露出期待之色。

   那样智慧无双的一群后人,他们会认可自己做的事吗?

   他们会因为自己身体残缺,从而看把自己和那些为恶多端的恶毒太监归在一起吗?

   大唐

   身披一身龙袍的李治,用一种羡慕的的神态望着天幕。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大明朝为何总有不少的人才涌出,而朕身边却…

   【多年后,不知因何缘故,朱瞻基决定再启下西游,还特意建造了全新的船队。】

   【这一次的西洋之行,人数多达数万人。】

   【然,郑和此时的体力早已有所下降,远不如十多年前。】

   【返回途中,郑和猝然离世。】

   慢慢地,天幕上的信息尽数消失,化为一片黑暗。

   【永乐时期,万国来朝!】

   熠熠闪烁的八个大字,就这么赫然出现在了天幕之上。

   光是这么看过去,就令人心中激荡万分。

   洪武年间

   朱元璋在竭力地保持着平静心态,可,手上抖动的模样,悄然暴露了他此刻的状态。

   “爹,你是病了吗?”偏偏地,朱棣这时候还要做出一副关心的模样。

   朱元璋:“……”

   你奶奶的,咱为什么这样子,你心里没点数?

   朱重八这是在羡慕啊!

   现如今的大明初才建立不久,很多地方还不稳固。

   朱棣这小子的能力,竟会这么强,不仅坐上了皇位,还有万国来朝这一幕。

   这里面,朱元璋当然看得出郑和的功劳最大

   但,朱元璋就是羡慕。

   “没什么,咱就是想打你了。”朱元璋耐着性子,朝朱棣说道。

   艹,老爷子也太不是人了。

   我这次还什么都没做,就想打我了,你到底还是不是我的亲爹。

   朱棣久久不语,实在是想不到该怎么说。

   好在这时,马皇后开口说话了,象征性地打了朱重八一下:“又在乱说话了。

   大明万国来朝,这不好吗?”

   面对上马皇后的话,朱元璋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好,特别好!”

   大唐

   李世民显出羡慕之色,郑和的这能力,未免也太强了。

   早期朱棣还是燕王之时,就跟随在身边立下诸多功劳。

   永乐帝需要有人远洋航行时,也依旧不辱使命,还使得大明有了这万国来朝的一幕。

   什么时候起,大唐也能有这场面啊!

   永乐年间

   朱棣双眼放光,“永乐一朝,万国来朝!

   郑和,你不愧是咱最看重的人。”

   “未来大明能做到万国来朝,非臣一人之功,而是全都仰赖陛下的天威,方才会成功。”

   弯腰行礼,郑和恭敬地说道。

   朱棣龙颜大悦,高声道:“咱要看看,这万国来朝是何等的壮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