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 253 章 老人不认识他,也...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天予昭晖 4295 2024-09-01 06:24

   老人不认识他,也不知他一个年轻后辈,怎敢夸下如此海口。

   请名士作序,那是助声威,添光彩,增价值,提档次。

   这年轻人长得倒是不错,但有什么用呢?

   那些书卷是老人毕生心血,一路背来南京,如至宝一般小心翼翼,从不离身。

   他连忙伸手要拿回来,朱翊钧却把竹筐递给骆思恭,嘱咐道:“仔细拿着,不可有任何闪失。”

   “是。”骆思恭干脆把那竹筐挂在胸前,小心翼翼的抱着。

   老人见拿不回来,只好作罢。朱翊钧一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我瞧先生风尘仆仆,想来是赶了许久的路。正好,我住的不远,不如过去休息片刻。”

   他热情得像个骗子,至少让人感觉不安好心。但老人的心血握在他的手里,也不好与他发生激烈反抗,只能听从他的建议。

   上了马车,朱翊钧吩咐王安给老人倒了杯热茶,这才问道:“我听先生口音,像湖广人士。”

   “湖广黄州府。”

   “敲了,”朱翊钧一拍大腿,笑道,“在下祖上也曾在湖广生活,后来全家随祖父入京。”

   老人捧着茶盏,甚是惊讶,这都快入冬了,马车上还能随时备着热茶。如此讲究,眼前这位年轻公子必定不是一般人。

   想来,应该是京师哪位湖广籍高官的的子弟。

   自己除了那一竹筐的书卷,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可让人惦记的。再加上又算是同乡,老人便渐渐放下了防备。

   朱翊钧又问道:“先生从哪里来?”

   “刚从关外回来。”

   “关外?”这个回答倒是让朱翊钧意外,“关外哪里?”

   “长白山。”

   朱翊钧想了想:“前朝编《金史》,其中就有提到:‘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金史》这么小众的书籍他都看过,还能准确的说出是前朝所编,老人更加觉得他的身份不一般。

   “我到山中采药,那里有许多中原没有的珍稀药材。”

   朱翊钧对药材兴趣不大,对这座山本身很感兴趣:“先生和我说说那边的风土人情。”

   老人说道:“女真人和朝鲜人都以长白山作为其发祥地,朝鲜人称其为白头山,大明与朝鲜以鸭绿江、啊也苦河(图们江)和松花江为界河,长白山为界山。”

   朱翊钧手指摸索着茶杯,不置可否。

   他在《祖宗实录》上看过相关记载,有自己的想法。

   元朝末期,趁着几方势力打得不可开交,天下大乱之时,彼时的高丽则趁机北上,掀起一场土地扩张行动,将他们的疆域推进到鸭绿江沿线。

   洪武四年,元朝辽阳行省长官刘益投降大明,朝廷开始辖制东北地区。

   洪武二十年,大明在东北击败北元纳哈出20万大军,东北为之震动,女真各部纷纷表示臣服于大明。

   为了实现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太祖高皇帝试图在东北各地设置卫所,其中

   包括在斡朵里部、胡里改部、桃温部设置了三万卫,

   在鸭绿江以南的铁岭设置铁岭卫。

   按照太祖高皇帝的想法,

   铁岭是高丽和辽金元三代的传统边界线,

   大明的目的也是管辖这些传统疆域。他在给高丽的诏书中说道:“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者,

   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者,本国统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高丽的强烈抗议。

   不久,高丽杀害到达铁岭卫的大明官员,征八道精兵,于洪武二十一年攻入了辽东。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时,情况骤变。

   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带领军队杀回平壤,推翻高丽王朝的统治,建立“李氏朝鲜”。

   同年,李成桂向大明称臣,对将“朝鲜”“和宁”作为预备国号上奏给太祖高皇帝裁定,太祖高皇帝表示:“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

   李成桂表面称臣,暗地里仍是觊觎辽东土地。太祖高皇帝一心对付北元残部,对于周边小国诸多忍让。

   因此他下令将三万卫和铁岭卫都迁徙到辽东,这就等于将鸭绿江、啊也苦河一带的土地白白送给了朝鲜。

   不仅如此,老朱还颁布《皇明祖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在他看来,周边土地都是偏僻的蛮荒之地,是没有用的土地,不足为惜。

   后来的小朱们当了皇帝,就以《皇明祖训》为信条,安南、缅甸、奴儿干都司……能够放弃的“蛮荒之地”都不要了。

   其中以世宗为甚,哈密、河套、关西七卫,全都因为关闭嘉峪关而放弃。

   朱翊钧和他的祖宗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钱财方面他可以吃点小亏,但大明僵局寸土必争。

   不过,这都快过去两百年了,就算他想收复失地,也需要一个契机,无端朝邻国开战,不占理。

   “公子?公子?”

   老人唤回朱翊钧的神思,此时马车已经到了刘綎府上。朱翊钧从马车上下来,忽然想起:“还未请教先生性命。”

   老人跟着他下了马车:“在下李时珍。”

   其实,刚才李时珍求见王世贞的时候,朱翊钧就听到了,否则也不会驻足。

   但他还是摆出惊讶之色:“原来是李先生,久闻先生大名。”

   李时珍比他还惊讶:“你知道我?”

   朱翊钧点头:“你曾经担任过太医院院判,还替我祖父看过病呢。”

   李时珍只在太医院做了不到两年的院判,就辞官回乡开医馆去了。左思右想也不记得自己诊治过哪位湖广籍高官。

   朱翊钧热情的将他迎进院子,又吩咐人去准备酒菜,这才坐下来,翻阅他的书卷。

   因为还没有刊印,这些都是手稿,封面写着《本草纲目》。

   朱翊钧虽然不通医理,但看过一些相关书籍。尤其是本草,人命关天,药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历朝历代,都会动用全国之力官修本草。

   大明也曾修过,在弘治年间,由当时太医院院判刘文泰主持编纂《本草品汇精要》,现在就藏于宫中。

   况且,本草类书籍,一般都是在前人的著作基础上,进行增补,像拼积木一样,一块一块越拼越多。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光看名字就知道,与别人不同。“纲目二字⊿()⊿?⊿♂?♂?⊿()?()”

   体现出分类和逻辑。

   朱翊钧一边翻看,李时珍一边给他介绍:“数十年行医及查阅古典医籍,我发现历代本草书中皆存在不少错漏,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新的本草书籍,将错误的纠正,重复的删除,遗缺的补上。这也是家父临终前的遗愿。()?()”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宋代官修本草,我以此为蓝本,参考八百多部典籍,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性状与生长情况,前代医家众说纷纭。

   “例如远志,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人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嘉靖四十四年,我多次离家,外出寻药,从湖广、到江西,从南直隶,到北直隶,再到关外,到访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这里,只是我这几年游历北边,汇总的一部分书卷。《本草纲目》收录药材近两千种,药方一万于首,还绘有药图一千余副,总计五十二卷。”

   朱翊钧翻开书卷,果真有图,每一种都画得栩栩如生,甚至还有点可爱。

   他问李时珍:“这是你画的?”

   李时珍摇头笑道:“是犬子建元所画。”

   朱翊钧又问:“其他书卷在何处?”

   “在蕲州老家,我在那里有一间医馆,以自己的字为堂号——东璧堂。”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此次经过南京,本想求王世贞大人为《本草纲目》作序,再找南京的书商刊印,希望天下医者能尽早看到这份最新的本草集,造福百姓,只可惜……”

   只可惜王世贞受了打击,现在没有这个心情。

   朱翊钧合上书卷,郑重道:“王世贞乃文坛大家,确实文采斐然。若你旨意要他为《本草纲目作序》,我能办到。”

   “我的文章大抵是没有王世贞作得好,但应该也查不到哪里去,毕竟他那一科进士,拔群者都曾做过我的老师。”

   说到这里,朱翊钧笑了笑:“你若不嫌弃,我也能为你作序。你也不用找什么书商,《本草纲目》我替你刊印,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这说话的口气大得没边儿,李时珍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人,能有这样的本事。

   他向朱翊钧一揖:“还未请教公子姓名。”

   朱翊钧也不想拿李诚铭的名字忽悠他,展开一张宣纸,取出随身宝玺印在纸上,再举到对方眼前。

   李时珍先愣了片刻,惊得往后连退数步。终于明白他刚才所说祖上在湖广生活,自己还曾为他祖父诊治是什么意思。

   他说的,全都是实话,只是隐瞒了关键信息,李时珍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那个身份去想。

   朱翊钧看重他的本草纲目,才会在他面前亮出身份,这是天大的荣耀,能写进族谱。

   李时珍立即跪了下去:“草民叩见陛下。”

   朱翊钧笑道:“濒湖先生曾经也是朝廷命官,如何就自称草民了?”

   弦外之音就是,太医院的大门随时为他敞开。

   李时珍立即改了口:“臣惶恐。”

   朱翊钧弯腰扶他起来:“可还需要王世贞为你作序?”

   有天子作序,谁还瞧得上王世贞这个泥菩萨过河的文坛领袖。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7-0303:55:28~2024-07-0417:28: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三花聚顶、cici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胖宝10瓶;玉君9瓶;小石城3瓶;万万怎么可能没想到、丸子爱交流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