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群雄割据,争霸一方

第279章 《秦州时报》七月特刊

   益州,蜀郡。

   彭江县,都江堰。

   前面就提到过,都江堰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秦牧站在都江堰旁边的山丘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都江堰。

   都江堰并不宏伟,但构造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公孙佑感叹道:“主公,李陆海父子功绩可谓冠绝古今啊。都江堰建成,从此益州‘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秦牧笑了笑。

   古蜀之地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蜀地百姓世代与洪水作斗争。

   都江堰修建之后,直接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而内江分流而下的江水则是造就了沃野千里。

   都江堰有三大件,即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

   鱼嘴和宝瓶口由李冰修建,飞沙堰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

   另一个世界,飞沙堰也要等到唐代才出现,其作用是分洪和治沙。。

   秦牧观察着另一个世界飞沙堰的修建位置。

   位置选取非常巧妙和关键。

   秦牧认为,飞沙堰必须要着手修建。

   唐代修建飞沙堰是因为当时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内江泄洪能力不足。

   这个世界,尚未发生严重地质灾害,但必须未雨绸缪。

   另外,秦牧发现飞沙堰选址处泥沙堆积已经颇为严重了。

   虽说都江堰选址巧妙,已经做到了“二八分沙”,可岷江中二成的泥沙数量依旧很庞大。

   飞沙堰修建已经刻不容缓了。

   秦牧看向身旁一名不远放下望远镜的男人,男人便是从秦州匆匆赶来的水利司主事,戴辉。

   “文升,看完都江堰有何感想?”

   戴辉回道:“主公,需要招募百姓清理内江的泥沙。进入内江的泥沙虽少,可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积累,内江右岸泥沙堆积现象很严重了。”

   戴辉顿了下后,继续道:“主公曾赐予臣两本水利书籍,臣反复拜读了几遍,对书籍上水利治理的案例印象颇深。

   其中有一个案例与都江堰目前遇到的问题相似,臣认为需要在鱼嘴分水堰尾部,离堆前端修建一个分洪排沙的道口,为内江分担压力。”

   秦牧不由得一笑。

   他给戴辉抄录的两本书籍中,确实有类似飞沙堰治理洪涝的案例。

   “平西水库建造进程如何了?”

   “水库建设已经完成了五成。”戴辉脸上浮现一抹尴尬之色,“回鹘俘虏如今剩下不足三千人,且这三千人已经不能再劳动了。”

   秦牧无语的看了戴辉一眼。

   他没记错的话,有三万八千名回鹘俘虏被押送前往火棘县修建平西水库。

   一年不到,就只剩下三千人了?

   秦牧并不在意回鹘俘虏的死活,而是可惜这种优质俘虏不多了。

   戴辉这家伙也是够狠。

   难怪一年不到,平西水库的建造就完成了五成。

   “平西水库的建设进程可以适当放缓,先完成都江堰的改进工程。”秦牧问道:“你离开后,平西水库由谁负责?”

   戴辉回道:“水利司掌固范承,范承虽年轻,但在水利方面颇有天赋。”

   秦牧对范承的印象并不深,不过既然戴辉认可此人,想必能力不差。

   一名侍卫快步走过来。

   “主公,渡河的船只已经备好了。”

   秦牧抬了下手,道:“走,随我一同去分水堰岸上视察一番。”

   乘船来到分水堰上,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内江堆积的泥沙。

   戴辉严肃道:“主公,都江堰的改进工程不能拖了,否则一旦岷江出现大洪,百丈渠和右岸的平水槽无法满足泄洪需求。”

   公孙佑不懂水利,也看出了都江堰眼下面临的难题。

   “主公,都江堰下面是沃野千里的巴蜀平原,不得不防啊。”

   秦牧点了点头,蹲下身子抓了一把河滩上的沙子。

   “文升,就按照你的想法在此处修建分洪排沙的河道,取名为飞沙堰。修建飞沙堰时,这些优质河沙别浪费。”

   戴辉说道:“臣知道,修建平西水库时,臣每天都在烦恼该如何获取沙石,臣恨不得将眼前这些河沙运往火棘县。”

   秦牧仰头一笑。

   秦牧拍了拍手上砂砾,道:“益州府组建后,将梳理州内水系,水利司需派遣官吏协助。益州水利颇为完善,需改进的地方不多,但也要尽心为之。”

   “臣领命。”

   ……

   秦州,咸阳。

   城门口,两名旅人打扮的男子站在路旁,看着来往的商旅和行人。

   其中一名高大俊气的年轻人连连感叹:“这真的是大炎的边陲之城吗?竟如此繁华?”

   另一名书童打扮的男子擦着额头汗渍,道:“少爷,找个地方歇息一下吧,我们走了一天的路。”

   “小六子,从宣州出发后,你每天都在抱怨。”

   “我的好少爷,您讲讲理吧,您骑着骡子,小的可是一路走过来的。”

   年轻人摆了摆手,道:“好了,先去宣宛商行。大伯让我来秦州游学,我可不能光顾着玩。”

   东市商业特区,宣宛商行。

   商铺中,一名中年男人坐在椅子上唉声叹气。

   中年男人是宣宛商行驻秦州管事,名为王乐福。

   宣宛商行是王氏名下的商行,生意遍布大炎各地。

   前段时间,秦州商人群体中传出一个消息。

   秦州营造司酿造了一种名曰春玉酒的美酒,听闻春玉酒的味道与琼酥酒不相上下。

   最重要的是这则消息从紫云商行口中传出,那基本错不了。

   宣宛商行是琼酥酒十五个代销商之一。

   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琼酥酒成为了宣宛商行名下的一颗摇钱树。

   仅仅是五月份,就为商行带来了三万五千贯的利润。

   所有代销商赚的是盆满钵满,其余商贾则是眼红不已。

   因此这段时间,商业司和秦州商会的门槛都被商人踏破了,奈何就是一点消息都探查不出。

   另外,还有一件事。

   益州纳入秦州统治,益州盛源商行将并入秦州商行,盛源商行的琼酥酒专卖权就空出来了。

   商业司放出的消息是,原属于盛源商行的琼酥酒配额将分发下去。

   紫云商行内定分走三成配额,其余七成由其他代销商行争夺。

   王乐福每天去商业司,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琼酥酒配额。

   一名随从端着茶水走过来。

   “老爷,今天还是没有结果吗?”

   “唉,竞争太大了。”王乐福喝了口茶水,道:“大家都知道琼酥酒赚钱,怎么可能放弃。”

   “还是紫云商行舒服,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三成配额。”奴役低声道:“小的听闻,紫云商行又派了一支商队前往西域,商队一共有四十多辆大车,上面装满了货物。”

   王乐福说道:“你懂什么?紫云商行是韩东家的嫁妆,等于是侯爷的私产,你以为商业司是傻子啊?”

   这时,一名奴役快步走进来。

   “管事,王林旭少爷到了。”

   王乐福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

   “快随我去迎接。”

   上个月他就收到家族信件,王林旭将来秦州游学。

   游学的目的是考察秦州的潜力。

   过了会儿,王乐福将王林旭迎入商行。

   王林旭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福伯,这是阿耶刚送来的书信,他让你收购一栋大宅院。”

   王乐福接过信件,快速看完后,惊喜道:“家族准备迁一部分族人来咸阳?”

   王林旭颔首道:“江南太乱了,现在庆阳侯坐拥秦蜀两地,霸主之姿已经显现,家族也要早做准备了。”

   王乐福非常赞同家族的看法。

   等到益州与秦州彻底完成融合,庆阳侯就是逐鹿天下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况且秦州偏安一隅,有秦关阻挡,基本不会受到侵略。

   反观宣州就不同了,地处江南核心地带,即使王氏底蕴深厚且无心逐鹿天下,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止是王氏,很多中原、江南的豪族大家开始将目光投向秦州。

   江南的士子也注意到秦州,不再认为秦州是苦寒之地。

   很多在江南郁郁不得志的人,已经决定前往秦州,寻求出仕的机会。

   这就是实力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就在王林旭和王乐福讨论购买哪里的宅院时,一名奴役拿着一份报纸走进来。

   “管事,今天《秦州时报》发行了特刊。”

   “快给我看一看。”王林旭率先伸出手。

   《秦州时报》现在可是闻名遐迩,扬名大炎各地。

   受《秦州时报》影响,在文风鼎盛的江南,报刊层出不穷。

   报纸谈论天下大势,评说天下英雄,逐渐形成风气。

   王林旭接过报纸,看了眼后,面色有些怪异。

   【《秦州时报》七月特刊——百善孝为先(壹)】

   王林旭撇了撇嘴,将报纸随手递给王乐福,他以为会是政务类型的特刊。

   王乐福却不一样,他看的津津有味。

   “少爷,《秦州时报》发布的特刊都带有特殊目的,所以闲暇之时,时常翻阅往期报纸和特刊。”

   说到这里,王乐福小声道:“少爷,特刊往往代表着庆阳侯的想法,不可忽视啊。”

   王林旭若有所思的点着头:“我明白了,你将《秦州时报》往期发行的特刊给我收集一份。我看完后,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送回宣州,让阿耶评阅一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