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别的水果不知道,但是葡萄是天幕已经说出来了的,家里院子里就有葡萄藤的,都在心里做好了计划。
【红酒对水源消毒?】弹幕中有人不解。
伍爱华正好看到这个疑惑,回答道:“是的,因为红酒是一种不怕变质的水源。”
“在西方的航海时代,水手们平时淡水不够,喝的都是提前存储在船上的酒,而不是淡水。”伍爱华解释道:“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淡水如何消毒的知识,也没有如何提纯海水使用的知识,淡水如果一直存储在桶中,容易变质,喝了反而会拉肚子甚至死亡。”
“相反,酒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微生物在其中无法生存。”
【他们难道不煮水喝吗?】
看到弹幕的问题,伍爱华笑了笑:“当然不,一方面是当时的欧洲人就没有喝热水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船上要尽量多的装载货物,也就没有足够的燃料可以煮水。”
伍爱华回答了这个弹幕之后,华佗忍不住问道:【所以煮水就能防止淡水变质吗?】
这时候,聪明的古人已经知道要怎么和现代人一样发弹幕了。
伍爱华第一眼看到弹幕,甚至都不能分辨是古人问的,还是现代人问的,毕竟直播过的人都知道,很多观众确实会缺乏某一方面的常识。
“其实水本身是不会变质的,”伍爱华解释道:“特别是装进木桶里的干净的水,也不会有毒素或者金属物质污染,所以导致水变质的原因只有水中的微生物。”
“所有的微生物,哪怕是病毒,都是害怕高温蒸煮烤的,”伍爱华说着:“熟食不仅仅是为了好吃,更是为了灭杀微生物。”
“古代很多时候会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就是因为水源被污染,而且人们并没有喝开水的意识。”伍爱华解释道:“事实上,也是因为细菌战,当时根据地才下定决心,即使封锁状态下根据地燃料资源不足,也一定要把喝开水推行到位,而后这个好习惯一直保留下来,建国后才推行到了全国。”
听到伍爱华这番说法,不少古代医家都忍不住讨论起来:“疫病竟然和喝生水有这么大的联系?”
科普之后,伍爱华还不忘再次cue了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伍爱华开头引用老夫子的话。
一听伍爱华这话,孔子连忙正襟危坐起来,只觉得她不会说什么好事。
“我们都知道,脍指的是鱼生,当时孔夫子在鲁国,吃的应该是黄河和渤海的鱼,也就是有淡水鱼也有海水鱼,只是因为当时的捕鱼技术,肯定没有深海鱼。”
“生的浅海鱼和淡水鱼……里面的寄生虫含量我都不敢想!”伍爱华摇头:“要知道,在喜欢吃淡水生鱼片的珠三角和喜欢吃生腌活虾的广东潮汕、浙江沿海、上海等地,寄生虫简直是体检必查指标,而且往往一查一个准。”
伍爱华说着,临时百度了两张寄生虫图片放上直播。
看到直播的孔夫子:呕!
第63章
在知道听直播的都是古代人的时候,伍爱华就把过早生育反而影响人口增长身体健康和寄生虫等事项计划进来了。
倒不是为了什么社会责任感,毕竟古人和伍爱华又不是一个社会,主要就是出于人道主义,要科普一些常识。
这些常识影响不了古代大方向的发展,但是能够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当然,鉴于历史的自我修正性,伍爱华也怀疑是不是其实并不能救下那些人,但是想一想,即使对方最终会死,总好过因为生产和寄生虫痛苦而死吧?
这么想着,伍爱华才拿出了寄生虫的图片。
对于伍爱华的科普,国家并没有叫停:就算和古人交换,也是用科学技术或者未来重要历史节点做交换,这种卫生知识,就权当是人道主义援助,实在没必要还让古人拿什么来换。
最重要的是,如果只能进行信息影视的交换而不能进行物质交换,那么古代位面对于国家的意义也只剩下考古历史和一些消失的工艺罢了。
国家不能从直播间获取除历史和古代工艺之外的利益,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只要管控好伍爱华的直播间,就不可能产生什么损失。
之所以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守着伍爱华的直播间,主要是因为国家还不确定背后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目的。
如果对方只是和人类观察蚂蚁一样,只打算观察一下直播造成的蝴蝶效应,那么国家做好信息管控,尽量让古代往好的方向发展即可。
而如果对方还有别的目的……那么国家也不能一无所知,要尽量获取多的信息,才能在人类存亡的斗争中打好关键性的战役。
更何况,如果视频可以跨越时间空间,那么实现物质交换,也不是不可能啊?
古代的技术对于国家来说意义不大,但是他们也有资源啊!
只看国家能不能付得起对方需要的利益罢了。
在未知全貌的时候,国家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共赢的可能。
伍爱华找寄生虫图片的时候,只是想着要强调严重性,于是找出来的图片都是格外具有震慑效应的。
孔老夫子,一个一米九的山东大汉,深刻懂得怎么“以理服人”的嘴炮达人,被诸子百家其他99家攻击也面不改色的坚定理想主义者,在看到寄生虫照片的第一眼,就没忍住干呕了一声。
从这个反应,已经可以推断出古人的呕声一片了。
有些一边看天幕一边吃零嘴,把天幕当作戏来看的古人,这下也吃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