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再次来访的姜为民
两天后的下午,姜为民再次来到希望新村。
“恭喜您高升,希望您的仕途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升!”
听说姜为民高升了,刘国正急忙表示祝贺,只不过没有祝贺礼,即使有估计姜为民也不会收。
“国正,咱们不来虚的,我这次来是找你帮忙的。”
“您说?”
“过了元旦,我就正式去东城区任职了,前些天我也去东城区做了调查,居民生活条件,不是太理想,可以说和我想象中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不是太理想怎么说?”
“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城市居民粮食标准进一步下降,鲜肉就不用想了,有票能买到肉罐头就很不错了。 ”
说到这里姜为民那是满脸愁容。
“领导,困难年间,能吃到半饱就很不错了。”
刘国正可是知道,历史上这三年到底有多严重。
在60年一月份,就有地方开始研究粮食增量法,同时试着全国推广。
那时候有人说:“无土不砌墙,加水不能顶粮,出的最多,也不过是多加点水而已。”
还有的甚至讽刺说:“增量增量,米泡膨胀,饿坏肚子,撑坏膀胱。”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增量法是个什么玩意。
同时全国上下,大搞瓜菜,大搞副食,代食品。
当时普通人吃的代食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有一定营养,群众欢迎的:甘薯拐子、甘薯叶、甘薯蔓、玉米皮、玉米轴、蒲草根、茅草根、小窄草、地梨及各种青代食品(如酸溜溜、曲曲菜、马生菜、灰菜、刺儿菜、黄须菜、榆树叶、杨树叶、橡树叶等)
第二类,吃了有害且与群众烧柴或工业原料发生矛盾的:棉皮、棉秆、稻草、稻壳、小麦秸、麦秸、大麦秸、玉米秸和高粱秸,最后决定这些不应再让群众吃(这说明此前群众已食)
第三类是虽然可食,但吃了与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有矛盾,如各种豆秸、花生秧、花生皮、多穗高粱秸等。由此可见,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所谓代食品,就是一切可以作为肚子填充物的物品。
当然还有所谓的高级代食品,人造肉精、人造蘑菇、小球藻等。
这也充分说明当年的艰辛。
这些领域还真的出现了一些所谓的“专家”。
不过,刘国正穿越的这个夏国,普通百姓还是能吃个八成饱的,因为有刘国正的暗中相助。
刘国正似乎也明白了,姜为民今天的来意,无非就是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肉食,毕竟刘国正的希望新村以善打猎闻名。
“国正,你说的轻松,工人饭都吃不饱,怎么会有力气有精神的建设国家?”
“领导,那我也没办法。”
“国正,能不能想想办法?”
“领导,不是想不想办法的事,您难道想让东城区所有人都能吃上肉吃饱饭,目前这个环境下,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我知道,我是说你能不能在东城区建一个售卖点?”
“领导,我可不干违法的事。”
“国正,你看你,领袖都说过要胆大心细。”
听的刘国正那是一脸黑线,心中不禁怀疑,姜为民是不是看自己不顺眼,要给自己下套。
这个时候,胆大心细,这玩意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再说了,老老实实的待在希望新村不好吗?
我又何必操那份闲心。
“领导,一个东城区有一两百万人吧?”
“差不多。”
“这么多人,有售卖点和没有售卖点,有什么区别?”
听了刘国正的话,姜为民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能解决一点是一点吧。”
“行,就像您说的那样,解决一点是一点,可是您怎么解决我售卖点的合法性?地盘门脸总要有吧?”
姜为民沉默了。
闲置的地方是有,大部分都需要大修,有些甚至需要重建。
由于资金紧张,基本上荒废在那了,不然早就安排人居住了。
“国正,我差点让你绕进去,直接以你们村的名义,在东城区设立一个办事处。至于说那个门面房吧,我把地批给你们,你们自己建。”
“国正,你认为怎么样?”
姜为民有些紧张,怕刘国正不同意。
“行,领导你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同意了,不过,我有个要求。”
“国正,你说。”
“我们村必须通电话,还有办事处也要通电话,这样既方便我们自己,也方便咱们之间的联系,到时候有什么事情,直接打电话,省得您亲自跑了。”
“好,我答应了,这事好办。”
对于姜为民来说,这事不难办,随口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后,姜为民走了,带着笑容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