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折叠泡澡桶
前世的时候,天气异常,可能还会继续降温之类的话题,网络上同样在到处流传。
而且,前世官方也同样放纵了这些话题的蔓延,可惜相信的人并不多。
虽然,这降温的季节不对,夏天会下雪也太反常了。
但是,抛开这点不谈,这个温度虽然一开始南方人会有些难熬,但是也不会马上就把人给冻死了不是?!!
毕竟才零下二三十度而已,地球上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的地方多了去了。
不说远的,就说那北方地区,哪年冬天不是这个温度了?!!而且还经常比这个温度还低不少,人家不也照样过的挺好的吗?!!
而这一次,随着消息源的不同,人们对于这次灾难的态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一切消息来源都从网上得知,和从身边的人口中得知,而且还言之凿凿,煞有其事的,这其中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像是业主群里讨论相关话题时,夏暖从一开始就会更新一些比较权威的专家论点和声明访谈,发到群里去。
不说让他们马上提高警惕,但至少也会在他们心里一些留下痕迹。
一个人的身边会围绕着亲戚纽带和人情世故,就算出于关心,自己去问候关切身边的人时,话题就会不自觉的带上一些。
一传十,十传百,就算是口口相传,态度转变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那种头铁到不撞南墙不回头,没有官方明确声明什么都不相信的人,除外。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别人非要找死,那也不能硬拦着啊。
这也能看出来,前世许多人在面对前两次异常降温时,都是抱着或新奇或警惕的态度。
至少在官方明确表态之前,对这样的异常气候感到恐惧的人并不占多数。
一直到无数人在又一次大降温中骤然失去生命,官方紧急组建救助点,国外多地出现大批量人口死亡的消息传入国内,大家才反应过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气候异常或是低温灾害,这是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
这次小玉的误打误撞,夏暖和萧晃隐晦提醒的话,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夏暖跟萧晃还有小玉一家一起合作行动了几次,相互之间已经熟悉。
几人拉了一个群,方便后面有什么行动,可以在群里面交流。
天气太冷了,也不方便出门去对方家里聊,还不如在群里说好了,约好时间地点,再直接过去。
这次买的六十桶水,最后是直接按人头分的,刚好一人十二桶水。
夏暖和萧晃都是一个人住,用的水没那么快,小玉家是三个人,如果按照户数来分,那分给他们家的水也顶不了太长时间。
要是真的像他们预测的那样,后面都不供水了,那么,要不了多久小玉他们家就要再次去买水了。
夏暖和萧晃走后,小玉的父母很快反应过来,掏出手机给自家老父母打电话。
从降温开始,他们就时不时的会联系一下家中的老人,关心他们的饮食生活和身体状况。
现在的这种天气和路况,像是飞机、高铁、大巴车这些公共交通都已经停运,或是正在检修当中,想要开私家车上路远行更是不可能的,出行基本靠走。
所以,大家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等待天气回温,道路解封了。
趁着天上的雪小了点,几人约好了一起出门,去商场买点生活用品的衣服。
温度降的突然,南市又是一个偏南方的城市,冬天从来没有到过零下几十度,家中常备的冬天衣服现在防寒就有点要不够用了。
极端天气还是得穿极端天气专用的衣服。
这个夏暖没有意见,买衣服防寒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她只是在群里提了一下,大家很快就想到去要买到极地专用的衣服。
小玉的父母都是本地人,在南市生活了几十年,这里的很多地方都特别熟悉。
像是这种专业的装备,他们就知道哪里有专卖店,而且还货足便宜。
除了买衣服,夏暖还提了一下要买储水的容器。
现在的桶装水虽然用起来方便,也方便存储,但是,如果要搬迁的话,就不适合做为随身的行李带着了。
而且,目前的情况,大家还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恢复供水的一天,多备点储水的容器总错不了。
最好还是方便携带的那种,能带着家当一起走。
夏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几人在群里讨论了一下,最后一致觉得,那种软胶的折叠泡澡桶最方便。
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叠起来拿个袋子一装就行。
软胶的材质足够柔软,也不容易破,就算里面的水结冰了,也不会直接把桶冻裂,简直结实耐用又方便。
夏暖可是只是,在后面旱几年涝几年的环境下,不是人人都有条件能挖坑储水的。
有一个完美的储水容器,可想而知其珍贵程度。
而且,南方城市的建筑物的墙体很薄,保暖防寒的效果是远不如北方城市的建筑。
温度继续降低的话,哪怕屋里空调还能用,也没法保证家里各个角落的温度都能照顾到。
为了保证饮用水使用,他们总不能一直都把水桶放在卧室里面吧,再说了,这房间里也没有那么多位置可以放啊。
有了结论,大家就没有在家里多待,立刻就动身出门了。
因为想法另辟蹊径,夏暖他们买折叠泡澡桶的时候,没有和那些抢购塑料水桶的人撞上。
买衣服的地方是小玉的妈妈带着大家走的。
位置在服装批发城里面,这里有点像沿海城市的那种服装档口,里面的店铺都是一家挨着一家,排列整齐,像一个一个小格子。
这些店铺门口都挂满了衣服,夏款早就被收到干干净净,现在挂出来的都是鼓鼓囊囊的冬衣。
两边店铺中间本就不宽的过道,不仅有支楞出来的冬衣,还有不少来这里买衣服的人,让过道更是变窄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