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捅死你捅死你捅死你!
王镇喜欢安静,所以面前的场面让他觉得很舒服,于是他又拍拍李隆基的脖颈,示意他把自己放下来。
天底下,自己这是独一份了吧?
就好像是抽烟的时候让美丽国总统亲自给你点火,只不过将来的大唐天子肯定比五十个州的领导人要牛的多。
在那些将士的目光里,看到那个青年武将站直身子,虽然没穿甲胄,看起来有些瘦削,但气势就是这般刚猛的直接横扫而来,如同周围的那些神策军兵马一样,眼里带着清晰的睥睨霸道之色。
不管怎么看,在种种事迹的加成之下,他都显得那样英武。
不少人心里直接升腾起敬畏之意,更何况大家今天到这儿,本来是在燕国公的带领下过来抓刺客的,不知道为什么,就忽然变成了给左骁卫大将军讨个公道。
但大部分人都是带点从众心理的,今天的事,会在他们心里打下一道烙印。
而王镇也没预料到,今天能来这么多人,而且说起来,十二卫兵马能到这儿,还是出于太平公主的命令,她给出了授意,薛崇简才得以带兵在城内横行。
就在王镇沉默的环顾四周时,李林甫带着几名亲兵来到他旁边,手里各自都捧着兜鍪、顿项、批膊,以及一副合身的长甲裙札甲。
王镇微微摊开手臂,忽然有一种当众大喊“铠甲合体”的错觉,下一刻,他还是沉声道:
“替本将披甲!”
这时候早就到了下午,暮色渐出,斜阳尚且在和云雾缱绻,仿佛情至深处,天边因此而流淌出一抹淡淡的红色,等到了黄昏时分,夕阳不知道已经和多少云雾缱绻过,天空里已经满是红色。
红霞万里。
再拖延下去,就是晚上了。
穿好甲胄之后,王镇并没有急着戴上兜鍪,在翻身上马后,他策马走在坐着的人群前面,喊道:“本官乃是兵部尚书王镇,今日谏天子立东宫以固国本,安定天下,然贼人凶狂,三刺本官于各处,大逆不道!
告诉你们,本官没死,传令下去,立刻搜捕刺客踪迹,不得有误!”
人群在片刻后就重新动了起来,王镇转过身,李隆基低声道:“要不要现在去把窦怀贞全家拿下?”
“先给他们递消息,让他们跑。”
“啊?”薛崇简在旁边疑惑道:“不是你说的,什么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上次那个萧家也是,有个萧家的人跑到洛阳那儿,闹出了多大的乱子。”
“且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
王镇回答道:“他们要是不闹,我们怎么抓人?”
“闹得太大,只怕不好收场啊。”
王镇身子微微低了一些,看着两人,轻声道:“以后,我这边杀人抓人,你们就想办法替他们开脱,就算是开脱不了,也要替他们争取减轻罪行。”
薛崇简皱起眉头:“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
“以后所抄没的罪官家产,朝廷五成,我二成,你们三成。”
“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好?”薛崇简见两人都没搭理自己,便咳嗽一声,道:“就这么定了。”
李隆基见王镇策马转身准备离开,犹豫之后,开口问道:“你和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有仇?”
做官一向讲究和气,像王镇这种逮到机会要杀人抄家,没有机会更是要创造机会杀人抄家的存在,简直就是个奇葩。
官官相护,说的不是一种政治环境,指的其实是官场上的生态现象:
小官给大官上供和扩张势力,大官给小官甜头和提供庇护。
王镇本来也算是新晋“权贵”,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更像是在一次次的掘断自己的根基。
听到李隆基的问话,王镇停下战马,回答道:“没仇。”
“那为何要一再搞株连?”
“今日,他们敢因为私人原因阻挠漕运的事,以后就敢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妨碍军国大事,甚至是坑害自家军队。更何况如今一个个的都吃着朝廷俸禄,家里田产、房宅、妻儿姬妾无一缺少,遇到事的时候却都只会推诿。
既然如此,他们凭什么能独占这种好处?”
王镇顿了顿,平静道:
“吾疾贫富不均,今当为天下均之。”
有个笑话说你十年寒窗凭什么比得上我三代人的积攒,这句话里蕴含的现象其实不常见,真正的贵公子小姐们的圈子与普通人本就混不到一块儿去,能对着普通人发出这种讥讽的,本身也属于在自己圈子里混不下去才出来找存在感的。
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不丢人,祖宗卖力卖命,求的无非是个封妻荫子,但作为后人,得记住祖上干过什么功劳,要么不做事天天混吃等死,但要做事的话,就一定要做好,因为这种人一旦做不好事,只会给很多人带来负面影响。
王镇是平民出身,并非什么世家大族公子哥。
漕运的事,确实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利益,不仅是能从其中分润到的那些钱财粮食,而且原本他手下几乎被圈在河西陇右一带的商贾们,也能借着漕运扩建的机会把手伸到江南河北一带。
河北的绫罗绸缎,江南的地方特产,一旦运到长安,几乎就是十几倍的利润,而若是能运到安西甚至是更远的地方,百倍都绰绰有余。
王镇无需主动去做商贾之事,具体怎么经营怎么营收,手底下都会有大把的人才主动给他献计献策,保证能给他赚出最大的利益。
但从其他方面来看,漕运改革之后,朝廷会多一项极大的收入,因为国库得到了补充,很多事情都能继续去办下去,不用再额外摊派毫无用处的税目去压榨平民百姓,实际上只是给他们又增添了更多负担。
在漕运通行的河渠沿途,商业会发展的更快,很多人能因此而得到一个活命甚至是赚大钱的机会,而关中一带的百姓,至少会有数十万人脱离每年都要面对的恐怖饥荒。
哪怕是太平公主,漕运带来的政绩也能让她在青史上多留一笔美名。
而就在漕运即将施行的时候,不少官员选择直接用辞官来威胁,他们并不一定是抵制漕运,只是单纯拒绝让王镇主持这件事,哪怕后者只是名义上主持,他们也反对。
漕运改革的事,因此而直接搁浅。
王镇既不想丢官,也不想放手不干,太平公主又态度模糊,那,他就只能干那些不听话的了。
你们为什么不听话?
你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葛福顺等将领策马跟在王镇身后,有人开口问道:“王公,我们接下来去哪儿抓刺客?”
“本官路上已经抓到了一个刺客,现在供认是左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怀贞以及部分大臣所指使,听说,这些人现在都在太平公主府。”
王镇揉了揉战马的鬃毛,平静道:
“把公主府给我围了,但不许惊吓到太平殿下。”
将领们默默点头,王镇这时候却看向陈玄礼,道:“老陈啊。”
陈玄礼立刻打起精神:“末将在!”
“你先捅我一刀,记得轻点。”
陈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