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收尾
秋风吹在脸上,早就没了一开始凉爽的感觉,反倒是刮的人脸疼,就连张九龄都在问今年的冬衣要不要赶紧让人回去提前预备,且已经问了好几次。
接下来几天内,吐蕃人愕然发觉,一向态度粗暴的唐人似乎陡然温和了许多,正所谓姿势变得太快调整不好位置,吐蕃人压根没敢得寸进尺,甚至还主动送了一批粮食过来。
此举,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吐蕃人的服帖态度更是直接使得当地的绝大部分部族摒弃他们而去,再度投靠到唐人麾下,这也算是给王镇提供了便利,要知道一次性把那么多土地划归到大唐疆域中,朝廷那边其实是有人不赞成的。
庞大且荒凉的疆域,意味着可能要派驻更多的军队,更大的开支,以及更多的缺口,后续无论是调动军队还是迁徙一部分平民百姓过去屯田,都是庞大的工作量。
大家相安无事,岁月静好,不好么?
“最多十月中旬,咱们就撤军,换上后方的守备兵马过来驻防。”
王镇手下的主力战卒来源于长安一带的良家子,考虑到军中有可能出现的思想厌战情绪,再加上王镇本身也不乐意在西面苦寒之地累死累活扮演大唐的定海神针,等把后面的事交代好后,他就会启程回去。
张九龄微微颔首,此行他也算是受益良多,平日里王镇无暇管理的那些军中琐碎事务,几乎都是张九龄领着几名文吏在管理,王镇当时的说法是:为了好好培养张九龄,所以让他多做事。
张九龄反正是信了。
现在听王镇亲口保证说最多再有一个月就能回家,他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那您考没考虑过,河西之后要由谁来管?”张九龄问道。
河西一带被直接划分出相当数量的土地作为太平公主的汤沐邑,本身属于人口凋敝百废俱兴的状态,接下来如果不是由能吏来操手经办,这儿就极有可能转变成贪污腐败严重之处。
毕竟,经手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我明年应该还会回来的,此后,被指派往此处做官的人,肯定也都要经过我点头。”
王镇这话倒不是吹嘘,他先前的官位擢升实在是太快,以至于实权其实是不多的,但经过这几个月的边关之事后,先是一场大捷,然后又有经营河西的功劳,足以把他官职里的水分榨去大半。
回去之后,情况好的话,可能就是直接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同于宰相,就算情况一般,也能直接兼任一个兵部尚书。
但王镇真正准备争取的,并不是这些名头。
“大将军是准备争取......开府?”
张九龄问道。
“差不多吧。”
以王镇为例,若是他开府,本身性质就属于是将军幕府,可以自己择定官员,由朝廷供给俸禄,他手下的军队,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属于他的府军。
譬如说三国时,诸葛亮身死后,魏延和杨仪起了巨大冲突,一个主张继续北伐,一个认为应该撤军。
但军中动荡的另一个较大原因并不是出自于两人意见不合,而是因为假如从“府”内的身份上来讲,魏延是丞相府前军师,杨仪是丞相府长史,前者应该听后者的,诸葛亮去世后,军中就应该奉从杨仪号令。
而单从国家官职上来讲,魏延是征西大将军,诸葛亮没了,魏延就能凭借官职直接接管全军。
但从当年的结果看,诸葛亮手下的军队其中大多数更认同自己是丞相府属军,而并非蜀军。
王镇回答道:“若是暂任边事,无非是行军总管、都督等官职,我回去之后,会推动朝廷着重巩固边关军镇,此外,我还要使军镇主官另有别名,不再沿用总管、大都督等名称。”
张九龄微微皱眉,不等他开口,王镇就继续道:“你跟我一路走过来,你看的是什么?”
“这......吐蕃寇边,掳掠边疆?”
“你看的只有这些,而我看到的,是边关上的兵员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凋敝。吐蕃人劫掠起家,来去如风,我大唐边军现在不过是一帮老弱病残,如何守护疆土?”
“国内一向沿用府兵,现如今眼见得府兵人数渐少,所以在我看来,边关上当大量募兵,尽量使其自给自足,这样一来,内地可以太平数十年,不闻战声。
然后再以内地之力赡养边关军民,使得边关仍有余力开疆拓土,然后周而复始,我大唐也就能不断开疆拓土。”
张九龄顺着王镇的逻辑走完思路,也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认可道:“我也听说征调府兵时经常有人不愿意去,甚至做了逃兵,以至于兵员经常短缺。若是以招募兵卒为是,或许能有奇效。”
事实上,府兵短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逃兵数量太多,但王镇现在跟张九龄只需要说这么多,对方既然认可,他就没必要再说下去。
“传令全军,收拾细软行李,派人通晓后方诸处城池,责令其搭建营寨,准备粮食,以供大军沿途休息取用。”
张九龄站起身,对着王镇躬身施礼。
“喏。”
......
等他离开后,王镇还在思索。
他本来是准备把张九龄留在河西做官,双方利益相连,他对张九龄也算是知根知底,让后者在河西做官,也能确保后续各项事务的正常运作。
但他转念一想,接下来能在河西做官的,只需要精明些,忠诚些,够用就行了。反正只要出事,自己就能领着兵马回来救场,短期内不可能出大问题。
让张九龄坐镇这儿,自己收益不大,但坏处是,自己回长安后,身边就少了一个能真正帮他在朝堂上做事的帮手。
到时候就算是让郭元振或是其他人坐镇这儿也都可以,反正王镇有的是办法把他们变成自己人。
至于说武将方面......
王镇想了想,派人找来了张守珪。
“小张,你想不想要升官?”
张守珪看着王镇的笑容:“末将......想。”
“想不想发财?”
“末将,也想。”
“很好,那你已经够资格在河西带兵了。”
王镇站起身,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以后,要时常写书给我,你若是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地方,也尽管开口。”
“你毕竟已经是在我手下做一个多月事情了,对朝廷有大功,可谓是劳苦功高。我呢,没什么好给你的,我回朝中后,帮你向朝廷请升官三级。除此之外,再给你一万贯安家费,以后还多的是,不要嫌少。”
张守珪后退一步,
下一刻,他直接对着王镇跪伏下来,重重磕了一个头。
“大将军厚恩,末将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