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女儿国大军
“吐蕃松赞干布起兵时,征服高原四方,在东面攻下了孙波,又名苏毗,距离我军最近的,便是它。”
这两个名词都指代一个国家。
王镇知道,用后世的话说,这个国家的别名就是“女儿国”。
起初,吐蕃在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而后松赞干布攻灭孙波,将其纳为“孙波如”,“如”可以看做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方式,类似于中原的道或是路。
孙波被攻灭后,松赞干布根据吐蕃人的行政制度,将其改作十一个千所,把该国的全部部族纳入吐蕃统治之下。
王吉正在详细介绍吐蕃人的一些情况,他还着重提到了“孙波如”被吐蕃征服后,就只能为吐蕃不断提供马匹、铁器等重要资源。
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这个松散的部族联盟或许还有拉拢的可能,但松赞干布和历任吐蕃权贵也不是傻子,早就将孙波如上下利益切割的干干净净,孙波如族内权贵大多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不思进取。
眼下,应该就是这个部族联盟在吐蕃朝廷的要求下派出了兵马,尝试用计谋袭击甘凉二州。
“大将军,宛秀城已经攻下,七百部族青壮死伤过半。”
听到这句话,坐在下方右手侧的老者顿时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脸上露出笑容,站起身拱手道:“恭贺大将军为大唐夺回疆土!”
老者姓白,名河,出身当地的羌人部族,也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长者。
两城既下,眼前就只剩下最后一座石堡城。
那里有可能空虚无备,但也有可能部署了吐蕃军队的主力,准备以逸待劳。
“大将军,”白河觉得也是时候了,他看向王镇,用谦卑的态度请求道:“我等部族都已经为大唐流尽了鲜血,仅仅是几天内,我们就有千余名族人或死或伤,求大将军开恩,不要再......”
王镇抬眼看向他,疑惑道:“我没有逼迫你们去攻城吧?”
白河:“......”
“每一次,我都给了你们足够的好处,粮食,铁器,布匹......这些你们平时看都看不到的东西,本将军有没有小气或是拖欠过?”
白河沉默片刻,回答道:“大将军仁慈,从未拖欠过一丝一毫。”
这些东西固然珍贵,但对于一个处于吐蕃和大唐交界处的部族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其实还是人口。
他们的日子其实异常窘迫。
因为只要周围的两大强国发生摩擦或是爆发大战,他们这些小部族都要首当其冲,就比如说现在。
“报!”
帐外响起通报声,继而走进来一名裨将,对着王镇躬身施礼后,继而沉声道:“夺回百谷城后,方圆三十多里内的五个部族全都如约送来了族内青壮参战,约莫六百余人。”
“你们不愿意打,有的是人愿意打。”
王镇看向白河,温和道:“大唐看的是军功,是本事!你的那些族人,要么是在边地做一辈子的普通人,只要吐蕃和大唐开战,两边都会有人重复我今日的举动,而且他们肯定会做的比我更过分。
要么,就是想办法立功,他们可以像我一样,做大唐的官,以后子孙都是唐人。”
以王镇的身份和地位对白河说这种话,颇有点类似于二战后的五星上将在给干儿子画饼,言语里充满爸爸的爱,同时也暗含着威胁。
“马匹兵器,我会再匀给你们一些,但接下来你放心,我不会再要求你们去强攻石堡城。”
王镇的话有些出人意料,白河忍不住抬起头打量着这个心狠手辣的年轻将军,不知道对方的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这么说吧,只要你手下的部族兵每天去石堡城转一圈,不用开战或是攻城,石堡城周围有山,只要带来那里的一块山石,每人每天就能赏赐等同于五百钱的钱货粮食,当然,只能当天兑换。”
王镇笑了笑,道:“我手下有的是哨骑,他们会告诉我,你的族人有没有去石堡城,如果阳奉阴违的话,你也知道后果。”
“是,小人明白......可是,只是每天去捡一块石头就行了?”
“没错,不要你打仗,不要你攻城,捡石头就能换钱。”
王镇温和地说道:“没有人比我对你们更好了。”
等白河老者走后,旁边的张九龄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大将军,咱们不往前了?”
“没必要。”
哨探已经把周围地区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王镇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浑身骨节发出一阵轻响。
“传令,全军撤回鄯州,把鄯州都督杨炬给我喊过来。”
......
凉州城,官衙后堂内。
整个棋盘上,黑白两子已经开始互相接触,从棋盘四角到天元,大多被两色棋子占据,无论双方开局布子是高明还是愚蠢,但现在都已经彻底进入正面厮杀阶段。
张仁愿轻轻落下一子,坐在他对面的年轻将领顿时面露苦涩,哪怕他棋技再拙劣,也能清楚看到自己在棋盘上的那一条“大龙”即将被拦腰闸断。
“大将军棋艺高超,末将自愧不如。”
年轻将领心里暗骂一句,对方明知道自己不会下棋,反倒是天天找他下。
张仁愿矜持地笑了笑,满脸皱纹都因此而舒展开,在他奉命南下的时候,也有一批北庭的中低层军官跟着他南下,张守珪便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同姓,再加上这个名叫张守珪的年轻将领也是一员悍将,极擅弓马,张仁愿很欣赏这样的年轻人,所以时常把他带在身边。
张守珪一边主动收拾棋盘棋子,一边好奇问道:“朝廷让咱们南下鄯州,支应那个王大将军,可您怎么到凉州就不走了?”
“身子骨不行了啊。”
张仁愿叹了口气,有些无奈道:“再加上,郭元振和他又都忽然来信,让我驻守在这儿别动,我能,也就只好听他们的话了。”
这话就扯淡了。
张仁愿本身就是这次出动大军的主帅,郭元振和王镇类似于副帅,名义上受其辖制,怎么可能两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张守珪心里不信,正疑惑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继而一名亲兵冲到门口,喊道:
“大将军,城外......城外哨骑冲回来汇报说,吐蕃人的兵马来了!”
“终于来了。”
“大将军?!”
张守珪猛然看向张仁愿,后者脸上却没什么惊讶的表情,淡淡道:“帮老夫披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