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人臣之像
“阿嚏!”
“王兄这是着凉了,”李隆基揶揄道:“如今天气正暖,着凉可不大容易。”
“昨夜在园中赏花,衣服穿太少了,没注意。”
城楼上,王镇和李隆基站在一块,两人俯瞰着城门外的大批队伍,闲扯着一些无聊的话题。
而这一幕落在底下那些将士的眼里,就只剩下那一身黑色鎏金甲胄如丰碑一般立着,旁边的平王殿下亦是丰神俊朗,两人面对数万大军居然也都是这般神情自若,无形的压力,自他们周围散发而出,压在每个将士的心头。
经过洛阳城门的时候,每个士卒都不由自主地在大将军面前挺起胸膛,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除了神策军,其他地方的军兵都是什么臭鱼烂虾。”
李隆基看了一眼王镇,当即不屑道。
王镇知道这是平王的吹捧之词,但仔细想想,他也觉得这话没问题。
无论是军队成分还是忠诚度,自己的神策军,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
他们脚下的各座城门处都是兵卒,也就是从京畿和河东等地调来的平叛大军,神策军从河北幽州赶到洛阳不过才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而这些平叛大军分明是位于近在咫尺的地方,却用了足足一个月才赶来。
朝廷的决策速度比以前慢了不少啊。
王镇察觉到这一点,但没急着和李隆基讨论,因为这次回京以后王镇就准备开始寻找机会在大唐官场的中底层疯狂安插自己的人手,到时候李隆基肯定也能意识到这里面的好处。
但他要的,是李隆基再次亲自求上门来,这样才好拿捏。
李隆基城府再深,再能算计,当上皇帝有什么好处,王镇才不在乎;目前看来,只要太平公主坐稳朝堂第一把交椅,而其他人当不了皇帝,这才是最让王镇舒服的政治环境。
对不起,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你说太平公主帮忙治国的时候,四夷不服朝局动荡?
呵呵,那不正好就是我王镇立功的机会么?
另一边,见王镇对自己的话无动于衷,李隆基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但很快自己劝慰自己道:自己在父王那儿当不好乖儿子,总不至于在王镇这儿装孙子都装不好。
终有一日,自己会成功的。
倒不是他对王镇有多大执念,而是无论从利益还是从难易程度程度来看,拉拢王镇都是最好的选择。
王镇对他似乎也不反感。
只是前者的态度忽地亲切,忽地又疏远,快要把李隆基钓成翘嘴儿了,现在心里想的还是只要我把王镇拉拢到身边,我就能如何如何。
王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等李隆基走后,他把张九龄喊过来,和对方说了说自己的这种看法。
“子寿啊,咱们这样利用平王殿下,是不是不大好?”
张九龄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自家王大将军,犹豫片刻,回答道:“王公,反正......咱们接受平王的好意,不等于就要答应他什么。”
“你说的很对。”
王镇点点头,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张九龄的劝说。
“子寿,咱们这次回京,可算是二度荣归故里了,你说,我是像尉迟敬德呢,还是像秦琼呢?”
张九龄呵呵笑了笑,随口又说了个忠臣的名字敷衍过去,但他倒是有个答案压在心里没敢说出来。
您像董卓。
......
其余各处平叛兵马都到了,再加上也来了不少“封疆大吏”,可见朝廷那边做事虽说缓慢,但对洛阳还是足够重视,以至于王镇渐渐地在洛阳都只能算是暂任“四把手”以下,到现在甚至他自己都想主动离开了。
原因无他,人多不好下手了;如今以王镇的特殊地位,倒是可以让其他人要么掺和进来,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人家那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王镇这边还有一整只兵马要养,就算分到手的再多,后续也还得分到五六千人手里。
除此之外,他还得承那几位假装没看到的官员的人情,到底是何苦来哉?
不如趁早回长安,再去太平公主那里打打秋风。
队伍借由官道直接开往潼关,刚出洛阳城不久,便有一小支队伍急急忙忙地追了上来,随即就有亲兵过来汇报,说是有人请见王将军和平王。
来的人名叫李祎,封爵嗣江郡王,原任蔡州刺史,这次不知何故,被朝廷临时调动了回来。
王镇一看到这人就意识到,燕州刺史李进应该是完了,朝廷那边必然已经商议出了结果,在稳住薛讷的同时,把燕州刺史从李进改成李祎。
“下官,见过王公。”
李祎上来并没有摆出自己的宗室身份,反倒极为客气地在这个比他小好几岁的青年面前拱手施礼。
王镇直接翻身下马,对着李祎躬身施礼。
“末将,见过大王。”
双方都客气,互相刷了一波好感度。
李祎没半点架子,先是赞颂了一下王镇在河西和幽州的战功,又大肆吹捧了旁边的神策军如何雄壮,最终,才把话头绕回来。
“王兄。”
他指了指身后已经看不到踪影的洛阳,有些感慨道:“谁能想到堂堂东都居然因为几个宗室子弟就如此大乱一番,我等宗室出身的子弟,天天都为了大唐江山社稷操碎了心,反倒是叫这几个小崽子一朝把名声败坏尽了。”
明面上,就算是朝野有其他人觉得不可能,但朝廷就是认死了此次叛乱都是由那几个宗室和一些叛军掀起,甚至是东都的官员都没因此而受到多少牵连。
当然,王镇离开洛阳之前,授意李隆基以此为借口又狠狠敲了那些官员一笔。
反正,这消息是他先知道的,对那些官员说这就是本将军的功劳,后者也不敢真的在这事上较劲。
地位稍微高一些的人都清楚,王镇未必能让朝廷不杀人,但若是有他从中使坏,他倒是能让朝廷杀人。
“大王说笑了,末将早就听说大王为官清廉,既是代天子牧民,也能做一方父母官,治下甚好。”王镇随意吹捧道:“若是让大王来做这东都的留守,想来东都肯定不至于酿成那般大的过错。”
“王公此言正合我意。”
李祎策马跟上来几步,凑在王镇旁边,压低声音道:“王公看小王,像不像东都留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