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睁眼就是大唐兵变

第二百二十四章 光复大唐荣耀,我王镇义不容辞

睁眼就是大唐兵变 韦娘娘 3499 2024-08-31 21:20

   对兵卒来说,一座大城可比好看的女人还要招他们稀罕;除了神策军外,当兵想要发财,那就不能纯指望着吃饷钱,大战大抢,小战小抢,钱财、货物、女人、甚至是宅子,都是能抢来的。

   一场大战之后,活着的直接变成小地主。

   而洛阳呢,恰好也就是这么一座能满足所有人幻想的大城,足够富裕!

   就不说其他的事,光是关中每年缺粮的时候,长安天子便时常领人到洛阳来“就粮”,什么叫就粮?那就是外地的过来讨饭来了。

   洛阳富庶,由此而可见一斑。

   所以王镇率军入城后,城内各处虽说都已经进入宵禁状态,但各家权贵马上就躁动了起来,等作为先锋的一千兵卒开过了北岸,马上就抓了二十多个想往军中递条子求放过的“说客”。

   实际上,要么是各家的家奴,好一点的,能派个精明的幕僚过来奔走。

   王镇抓到这些人后也不急着放,而是让人把李隆基喊过来,准备顺带着跟他商量一些事情。

   入城平叛的是神策军,他王镇不过是去现场调派,也不可能真的披甲冲进去砍人,因此不紧不慢地等着李隆基。

   他现在为什么对李隆基态度忽然好了?

   说到底,也还是要从洛阳城里抠出一些好处。

   他可以对外宣称绝对禁止神策军劫掠,但为什么还要把那五百外族骑兵也一起带进城?

   就是为了方便后续做事,再留个后手。

   “王公,末将来了。”

   李林甫着一身甲胄,来到王镇身边,应该是才从李隆基那儿回来。

   不过他并不是跟着李隆基一块儿过来,而是宁肯冒着得罪李隆基的风险,提前一步回到王镇身边,也不想跟着李隆基一块儿过来。

   光是这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李林甫的选择。

   或者说,他也是故意让王镇瞧出来的。

   看着这张憨厚的俊脸,让王镇很难把面前的青年和历史上那个口蜜腹剑的家伙联系到一块,难不成还真是近朱者赤,以至于李林甫跟在自己身边学好了?

   “你来的正好,我给你二百兵卒,你带人去夺了洛水上的桥,若非有神策军鱼袋者,皆不许通过。”

   洛阳城两岸中间肯定是假设了桥梁供人通过的,甚至也有浮桥存在,但那些地方都有兵卒把守,王镇一方面是怕打草惊蛇,在彻底进入北城区之前,宁肯不冒风险与城内守军动手。

   其次,也是因为洛水有些地方并不难通过,临时假设浮桥不算费事。

   “喏!”

   李林甫正准备拜别而去,就听王镇开口道:“你现在是什么官职?”

   “末将如今只是一低品校尉。”

   “一个校尉,也能对我自称末将了?”王镇笑了笑。

   李林甫低下头,立刻回答道:“小人能跟在王公身边,便已经是再侥幸不过,小人一定记得王公吩咐。”

   “呵,校尉也毕竟是低了,让你做个果毅都尉吧。”

   王镇挥挥手,制止了李林甫对自己躬身施礼,后者当即拜别领兵而去。

   没过片刻,李隆基再度回到王镇身边。

   “王兄,有事找我?”

   李隆基的声音着实透露出几分客气,他在城头上狠狠装了一波,这时候身后居然也跟着几个兵卒,不过并没有主动向王镇介绍。

   眼见王镇有事,他甚至主动示意那几个人离开。

   “我神策军这次先征幽燕,平了契丹,然后如今又一路辗转南下,收了洛阳,但答应给底下将士们的钱粮可还没有着落。”

   王镇看着李隆基,也不跟对方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道:“大王说,这笔钱该从哪儿出?”

   “洛阳城内可有的是宗室和大族。”李隆基当即回答道。

   “但是不好抢,要知道,有些人是沾亲带故能往长安递消息的,万一到朝堂上说你这儿兵卒作乱......”李隆基说到一半就卡壳了,他很快就想起来王镇背后就是自己那位姑母,天知道她会庇护王镇到什么程度。

   只要别把洛阳城烧了,兴许其他事儿捅到太平公主面前她都无所谓。

   “我去给你写一张名单,不过,王兄若是信我,这事,我帮你去代为交涉。”李隆基改口道。

   “大王,臣此举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补贴将士。”

   前头,神策军还在加速前进,控制各处要害位置,但王镇反倒是拉着李隆基慢慢地走,道:“当今大唐所急缺的,无非是钱粮二字,大王可真想在朝中站稳脚跟么?”

   听到这话,李隆基马上把什么大局抛到了脑后,心里喜滋滋的。

   王镇,终于要跟自己谈正事了啊。

   “王兄这说的,本王也只是身为宗室亲王,想多给咱大唐朝廷做点实事,王兄若是有什么好想法,不如,说说?”

   “平了洛阳叛乱,接下来也就是回长安朝堂上叙职。”王镇叹了口气,道:“只是事发突然,臣这带兵南下途中也有些逾越职权之举,估计回朝中之后,约莫也就只能赋闲了。”

   李隆基听到这话也没面露慌张,而是静静等着对方的下文。

   开玩笑,王镇这厮的“赋闲”大概可以写作“等死”,相处这么久,李隆基怎么可能看不出对方根本就不是崔湜那种以色愉人的货色。

   能说这话,只能代表对方又要开始搞事情了。

   接下来朝廷要关注的事儿多了去了,无非就是边疆、国内。

   边关上不断地有外族入寇,要么抢东西,要么抢人,闹得民不聊生。

   而国内也开始因为朝局不稳,而频频引发地方动荡,最明显的就是洛阳这次造反,明面上居然是几个宗室子弟挑起来的,说明已经有人把手伸出长安,开始往地方上摸了。

   但王镇知道,真正影响大唐命运的,是如今大唐国内各处基础制度的腐朽——租庸调收不上税,府兵招不到人,相比之下,关中缺粮也只不过是问题之一,甚至算不上能要大唐性命的事儿。

   无非就是每年多死些平民,朝中有些人的看法就是,多死几个人不就少几张嘴吃饭了么。

   王镇不擅长改革,他擅长抄家。

   土地兼并严重,那就找机会多抄一抄,既能给朝廷增收,又能缓解大唐危机,岂不是快刀斩乱麻的好事?

   大唐养我王镇一年,我也该为大唐做点事吧?

   但这种活儿毕竟危险,一个太平公主站在身后不怎么保险,再来个相王一系出身的李隆基,才算较为稳妥。

   “所以......臣得主动给自己找事儿做,譬如说去年斜封官一事,其实至今都没彻底清查掉,顺着那条线,必然能弄下许多贪官污吏,大王说是不是?”

   李隆基沉默了一会儿,缓缓道:

   “斜封官的事,毕竟是朝廷授官,若是死咬着不放,丢的也还是先帝的脸,你拿这种事情举例,是不是不大好?”

   王镇抬手指了指脚下。

   “大王,咱们如今就在平宗室的乱子,宗室尚可平定,一些斜封官又能溅出什么水花来?”

   李隆基思忖片刻,低声道:“那......本王也只是举例,比如说,眼下洛阳这些造反的宗室子弟的家产,还有那些斜封官,若是查抄到了.......”

   “三七。”

   “八二。”

   “大王,那三成,是咱俩一起分,七成是朝廷的。”王镇提醒道。

   “这么好?”说实话,李隆基听到这话心里居然有点感动,王镇终究是知道体贴自己了,居然愿意和自己平分。

   自己,确实是缺钱,虽说他是亲王,朝廷每年给他的俸禄足够过日子,但李隆基的心思还真没被那座王府约束住,他是在宫中殿里亲手写过诏令的,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一步步落魄下去。

   但很快,他就听王镇补充道:

   “我拿三成的一半,您拿三成中的一成。”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回答道:

   “好。”

   “那我给你写名单去。”他补充道,准备转身离开。

   “不必了,您刚才不是说,您亲自登门去逐一拜访的么?”

   “不是,王兄,你这儿不是有的是兵卒么?”

   “他们今晚累了,不过,那些外族的骑兵,倒是可以调拨一批给大王使唤。”

   “那你......”

   “臣性怯,见不得人,怕看到那些大族子弟,到时候吓得说不出话来。”

   李隆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